问题 综合

读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3分)

(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5分)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2分)

(4)洞庭湖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其有利自然条件。(3分)

答案

(1)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1分)洞庭湖调蓄功能降低,(1分)洪涝灾害严重(1分)

(2)自然原因:从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泥沙多于洞庭湖进入长江的泥沙,泥沙淤积严重(2分)人为原因: 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1分)使入湖泥沙增多,湖底抬高;(1分)②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底缩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1分)

(3)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以工代赈、移民建镇等(2分)

(4)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漼溉水源充足(3分)•

本题考查湿地的开发与保护。(1)图示直接反映洞庭湖的面积缩小。可从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角度分析。(2)洞庭湖面积缩小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泥沙淤积和人为原因围湖造田等方面分析。(3)洞庭湖的治理主要从其形成的人为原因分析,从河流上游地区的泥沙治理和当地围湖造田的治理等。(4)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某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依据施工合同约定,与甲安装单位签订了安装分包合同。基础工程完成后:由于项目用途发生变化,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编制设计变更文件,并授权项目监理机构就设计变更引起的有关问题与总承包单位进行协商。项目监理机构在收到经相关部门重新审查批准的设计变更文件后,经研究对其今后工作安排如下: 

(1)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与总承包单位进行质量、费用和工期等问题的协商工作; 

(2)要求总承包单位调整施工组织设计,并报建设单位同意后实施; 

(3)由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主持修订监理规划; 

(4)由负责合同管理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全权处理合同争议; 

(5)安排一名监理员主持整理工程监理资料。 

在协商变更单价过程中,项目监理机构未能与总承包单位达成一致意见,总监理工程师决定以双方提出的变更单价的均值作为最终的结算单价。 

项目监理机构认为甲安装分包单位不能胜任变更后的安装工程,要求更换安装分包单位。总承包单位认为项目监理机构无权提出该要求,但仍表示愿意接受,随即提出由乙安装单位分包。 

甲安装单位依据原定的安装分包合同已采购的材料,因设计变更需要退货,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申请,要求补偿因材料退货造成的费用损失。

1.逐项指出项目监理机构对其今后工作的安排是否妥当,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2.指出在协商变更单价过程中项目监理机构做法的不妥之处,并按《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写出正确做法。

3.总承包单位认为项目监理机构无权提出更换甲安装分包单位的意见是否正确为什么写出项目监理机构对乙安装单位分包资格的审批程序。

4.指出甲安装单位要求补偿材料退货造成费用损失申请程序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该费用损失应由谁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