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我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多千米,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各不相同,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据此回答1~4题。

1.“当北国江城的钢花映红了飞雪,江南的田野正是春色妖娆。”影响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B.地形因素         

C.人类活动         

D.纬度因素

2.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风情,有关这种地域差异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民间体育——南赛马北滑雪            

B.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C.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传统交通——南船北马

3.我国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 “望水兴 叹”。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改变当地气候                       

B.人工降雨

C.兴修水利工程                       

D.防治水污染

4.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两岸“三通”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成为热点,下列旅游景点游客在台湾能观赏到的是 [ ]

A.日月潭         

B.西双版纳         

C.武夷山           

D.布达拉宫

答案

1.D

2.A

3.C

4.A

选择题

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某校高一(1)班学生以“如何应对全球金融风暴”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面临的新情况,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会议认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出刺激经济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重大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及一系列投资安排,初步匡算将在2010年底之前需投资4万亿元。十项措施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等。

信息二:2008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明2009年经济发展总基调,“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保增长的关键是要解决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当前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国际需求大幅收缩。而我国人口众多,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国内市场广阔,需求潜力巨大。我们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真正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利用这次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信息三:社科院预计我国今年大学生毕业560万左右,但是估计到年底的时候,会有150万人难以找到工作。小张是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著名跨国公司做高级白领是其梦想。今年七月份毕业后,一直没有如愿。工作换了好几个,高不成,低不就,目前他为工作无着落更为烦恼。

为培养和提高同学们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班开展了一次专题讨论。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你参与以下问题的探讨:

(1)结合信息一,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发挥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

(2)结合信息二,简要说明我国为何要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3)假如小张是你的好友,其父母请求你对小张的就业问题进行劝导,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劝导他的提纲。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