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在下列两个案例中各有5个问题,请在各问题答案的选项中选出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

2003年12月,深圳飞达进出口公司向深圳海关申报出口一批“阿迪达斯”牌运动服(该品牌已于2000年向海关总署就“阿迪达斯”商标申请过知识产权备案),该批货物价值为25万元。查验当天,阿迪达斯公司中华区总负责人称该货物为假冒伪劣商品,向深圳海关申请扣留了该批货物。经过海关工作人员的调查,认定飞达公司的“阿迪达斯”运动服均为假冒伪劣产品,侵犯了阿迪达斯公司的商标专用权,海关依法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罚,没收了该批货物。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按照规定,被没收的知识产权侵权货物,可以采取的处理方式有( )。

A.知识产权权利人有收购意思的,海关有偿转让给知识产权权利人

B.知识产权权利人有收购意思的,海关无偿转让给知识产权权利人

C.若知识产权权利人无收购意思,海关可以在消除侵权特征后依法拍卖或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D.若该货物的侵权特征无法消除,海关应予以销毁

答案

参考答案:A,C,D

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晚明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是一个“善变”的社会。嘉靖年间的一位给事中凭借他在做官的具体观察,分析了其中的缘由。他说:“大约豪宦连田阡陌,其势力足为 * * 欺,而齐民困于征求,顾视田地为陷井,是以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庸”。

随着社会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结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是老贵族家庭或皇室亲属,绝大部分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迈克尔·波尔是商人赫尔之子,后成为理查二世的国务大臣,卜托马斯·克伦威尔出身寒门,是制衣匠的儿子,成为埃塞克斯伯爵,进入国家政务管理层,任国王的掌玺大臣。威廉·彼得爵士出生于德文郡一个偏远乡村里,是一个约曼(扈从)家庭的幼子,后来成为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玛丽女王统治时期的国务大臣。他以出任国家政府官员获得的财富为基础,在家乡大量购买庄园,成为名副其实的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引起明代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