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二:1978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
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80.8%51.4%
 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
私有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05.8%
请完成:

依据上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答案

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体制经历了两次重大变化:

(1)从国营经济为主导、私有经济占优势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并逐步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原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受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2)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起步,私营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兴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

本题考查历史图表的综合分析能力。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956年与1952年相比,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迅速上升,合计达到约93%,而私有制经济迅速下降,由78.7%下降为7.1%。从时间上可以判断,这是由于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造成的。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制经济如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经济大部分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92年与1978年相比,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由100%下降为86%,但仍占主体地位。而所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上升,由几乎没有上升为13.6%。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即改革开放造成的。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