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李洋同学在实验室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对生成的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其探究过程如下:

[猜想]:猜想Ⅰ:生成的气体只有CO2;猜想Ⅱ:生成的气体除了CO2外,还有CO;

[设计实验方案]:

(1)检验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检验CO,他们设计的方案是:把小动物放在收集的气体中,观察能否存活。经充分研究后,认为此方案不可行,其不可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而CO2不变色。

[实验与现象]:李洋按上图的装置进行实验:

(3)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______;

(4)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_______气体生成,说明猜想__________是正确的。

[反思与讨论]:

(5)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你认为上述装置________(答“是”或“否”)存在不足?若存在不足,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

(2) CO2不能供呼吸  

[实验与现象]:

(3)Cu或铜  

(4)CO;Ⅱ

[反思与讨论]:

(5)C+CuOCu+CO↑或CO2+C2CO

(6) 是;在装置C处添加尾气处理或在装置C处添加点燃尾气或在装置C处添加尾气收集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安装工程公司承接某地一处大型吊装运输总承包项目,100t以上大型设备为35台,总吊装重量为13829t。施工地点在南方沿海,工期为1年,合同规定运输线路由建设单位负责勘察确定;吊装运输设备由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施工特点为:工期紧、工程量大、高空作业多、露天作业多、运输和吊装吨位重。本工程的施工重点为:大型设备的码头卸船、陆路运输及现场的吊装作业。

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部按照国家、当地的法律法规,合同要求,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及该工程项目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多,制定了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计划书和安全应急预案,吊装技术人员熟悉现场环境,仔细审阅图纸,根据设备重量、高度、外形尺寸来选定吊车工况,吊装工艺,编制大型设备吊装方案,并不断进行优化,确定安全可靠、稳妥可行、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案。开工后,对已出库需安装在工程上的设备,实施交付前的全程保护和管理,项目部实施两次安全应急的培训和演练。

然而在卸运过程中仍出现了问题:1.在一次卸船吊装过程中,出现了安全事故,造成两人重伤,因未按规定上报,被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处以停工整顿。2.在陆路运输中,有几台大件设备因几处高压线障碍不能通过,安装公司另做钢排运输,共增加各种费用10万元,向建设单位索赔遭拒,双方发生争执。

对已出库需安装在工程上的设备,如何实施交付前的全程保护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