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棉![]() | 比上一年增长(%) | 上缴农业税(亿元) | |
粮食 | 棉花 | ||||
1950 | 13 213 | 69.2 | 16.7 | 55.9 | 19.1 |
1951 | 14 369 | 103.1 | 8.7 | 49 | 21.69 |
1952 | 16 390 | 130.4 | 14.1 | 26.5 | 27.03 |
材料三
图1: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3)材料三图1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重大变革?简要说明这一变革实行的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图2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的方向是什么?
(1)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
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和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发展农业。
(2)变化:1958至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原因:人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
1960年至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
原因: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为工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4)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优中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