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在学习过程中,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猜想]

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①只有CO2②只有CO  ③既有CO2,又有CO.

[查阅资料]

他们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收集到这样一条信息:把滤纸浸泡在磷钼酸和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溶液中制成的试纸遇到微量CO立即变成蓝色,而遇CO2不变色.

[实验设计]

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雨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的

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并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请你根

据小雨的实验方案填空:

[实验步骤]

(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

(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结论]小雨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③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反思与评价]

(1)该实验开始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______;

(2)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的不完善之处______.

(3)小欣认为可把小动物放在收集的气体中,观察能否存活,来检验是否有CO.小雨认为此方案不可行,其不可行的理由是______.

答案

[实验结论]若猜想③是正确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C中石灰水变浑浊,故选CO2+Ca(OH)2=CaCO3↓+H2O

[反思与评价](1)要排除空气的影响,故答案为:排出装置内的空气

(2)CO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处理剩余的CO,故答案为:没有尾气处理(吸收)装置

(3)不仅CO使小动物死亡,二氧化碳也能使小动物缺氧死亡,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4题。

“大约在公元700年,北欧国家进入了维金时代。这一时代的特点是,大批青年竞相扬帆出海,驶往一切欧洲国家进行征战和从事贸易。维金时代有一条横贯北大西洋西部的航线。这条航线使用者主要是挪威人和冰岛发现之后的冰岛人。随着时光的推移,北欧人在这条航线上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岛屿。他们便在岛上定居下来,首先被发现的是舍德兰群岛和奥肯尼岛;然后是法罗群岛和冰岛;最后是格陵兰岛。作为北欧人向西方拓展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北欧人最终到达了美洲的海岸,这一切发生在哥伦布时代之前约 500年。”

海尔格·因斯塔特认为,维金时代的北欧人能够雄心勃勃地向西和向北扩张,首先借助于当时发达的远洋造船业,他进而指出,这在挪威维金时代的坟墓中出土的船只提供了证据。公元800年建造的乌斯堡船装潢华丽,船长21.5米。公元850年至900年之间建造的高克斯塔船长度超过23米。这些船中有的具有漂洋过海的能力,为维金人满足占领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介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的格陵兰岛,面积多达217.56万平方公里,属于世界第一大岛。早年,这里曾是二片人所不知的陆地,到了公元986年,一位叫“红发埃里克”的人在岛上出现了,并在岛的西部地区建立了殖民点。按照海尔格·因斯塔特的解释,“红发埃里克”生于挪威,后从挪威的雅伦移居到冰岛。这位不大守规矩的人,因在冰岛犯法被逐,于公元981年或982年驾船驶向西方,通过丹麦海峡,发现了格陵兰岛。

“红发埃里克”生有一子,他的名字叫雷夫·埃里克森,长大后子承父业,继续西进,成了发现美洲大陆的先驱者之一。海尔格·因斯塔特指出,他们最先到达了美洲的温兰,这一壮举在“格陵兰传说”中被保存下来。

海尔格·因斯塔特

  • [a]北欧人在格陵兰岛上的定居情况时说,主要有两个:一是南部的东定居点;二是北部的西定居点。考古人员
  • [b]在定居点发掘出300多座农场,70多座教堂和两座修道院的
  • [c]。学者们
  • [d]这些定居点在它的鼎盛时期有4000多人生活在那里。岛上的人们与挪威的卑尔根之间,还有一条直通的航线,保证着西进者与北欧的经济与文化联系。

    (摘自《中国地理》)

根据文中所述,“红发埃里克父子”发现美洲大陆的航行路线应是()。

A.挪威—冰岛—格陵兰—温兰

B.挪威—冰岛—格陵兰

C.挪威—冰岛—丹麦海峡—美洲海岸

D.冰岛—格陵兰—温兰—美洲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