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及主要概念界定和使用的准确性及前后是否互相矛盾,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的成立条件是否充分。还要注意逻辑结构和语言运用。)
盛宣怀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清末洋务运动的创始人。但是,这样一位工商业巨子,在近代的史书上不仅没留下任何记载,反而被扣上“汉 * * ”的帽子,直至死后80年(1976年),百年沉冤才得以平反。盛宣怀为何落得如此下场关键在于他一生始终周旋于官、商两界。自以为如鱼得水,却不料武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便把他钉在了“汉 * * ”的耻辱上,并没收了他的全部资产。
盛宣怀的一生说明,脚踩官、商两条船看起来是官、商左右逢源,实际上却蕴含着巨大的危险,毕竟这两条船是朝着不同的方向行驶的,从政和经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套路,两者的诉求也存在着天壤之别。所以,在中国融入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当务之急就是要营造一个以企业为本的企业家社会。以企业为本是企业家的天职。但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中,“从政情结”几乎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深深的烙印。于是,但凡小有成就,无论国企领导人,还是民营企业家,都想要在政界谋个一官半职。放眼世界,有成就的企业家投身政治者鲜有成功案例,从克莱斯勒的艾科卡到现代的郑周永再到石油大王霍多尔科夫斯基,哪一个不是以悲剧而告终以史为鉴,以泪为鉴!当代企业家应该牢记孟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告诫,远离政治权力纷争的漩涡,否则最终的结局就只能是像盛宣怀一样玩火自焚!

答案

参考答案:经商从政果真是水火不容吗

改错题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如颜浊邹(注:当时的大盗)之徒,颇首业者众。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由地方……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康有为屡次上书失败后,认识到今当多难之秋,……“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界,莫亟於教育。”严复明确道:“民智之卑……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张也。”

——张良才、孙传宏《中国教育社会价值观的百年嬗变》

材料四: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做出的贡献。(1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创新举措是什么?这一创新举措是哪位封建帝王开始实施的?(2分)

(3)材料三中康有为、严复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在他们的推动下,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了一场什么政治运动?(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发展教育有什么启示。(1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