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15分)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由亚硫酸钠和硫粉通过化合反应制得,装置如图9。

已知: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0所示。

(1)Na2S2O3·5H2O的制备:

步骤1:打开K1、关闭K2,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并加热。写出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2:C中混合液被气流搅动,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当C中溶液的pH     时,打开K2、关闭K1并停止加热,理由是   。装置B、D的作用是   

步骤3:过滤C中的混合液,将滤液经过      、过滤、洗涤、烘干,得到产品。

(2)Na2S2O3性质的检验: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Na2S2O3溶液,氯水颜色变浅,再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据此认为Na2S2O3具有还原性。该方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常用Na2S2O3溶液测定废水中Ba2+浓度,步骤如下:取废水25.00 mL,控制适当的酸度加入足量K2Cr2O7溶液,得BaCrO4沉淀;过滤、洗涤后,用适量稀盐酸溶解,此时CrO42全部转化为Cr2O72;再加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0.010 mol·L1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反应完全时,消耗Na2S2O3溶液18.00 mL。部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①Cr2O72+ 6I+ 14H+  2Cr3++3I2+7H2O;②I2+ 2S2O32 2I+ S4O62

则该废水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答案

(15分)

(1)Cu + 2H2SO4(浓) CuSO4 + 2H2O + SO2↑    (2分)

接近7   (1分)    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2分)

吸收SO2,防止污染         (2分)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每空2分)

(2)不正确,因为氯水中含有Cl           (2分)

(3)2.4×103 mol·L1          (2分)

(1)步骤1: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可还原浓硫酸,生成SO2:Cu + 2H2SO4(浓) CuSO4 + 2H2O + SO2

步骤2:SO2+S+Na2CO3=Na2S2O3+CO2,由于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原溶液水解呈碱性,随着SO2的通入,碱性逐渐减弱,当pH接近7时,停止停止通入气体燕停止加热

B、D装置均是为了吸收SO2,防止污染

步骤3:Na2S2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迅速减小,Na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故为了得到Na2S2O3,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过滤、洗涤、干燥制取产品

(2)由于氯水中含有Cl:Cl2+H2O=H+Cl+HClO,故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氯水颜色变浅且有白色沉淀生成,并不能说明Na2S2O3还原了氯气,具有还原性

(3)由关系式Ba2+~BaCrO4CrO42I2~3Na2S2O3可知,n(Ba2+)=×0.010×=0.0006mol,c(Ba2+)=2.4×103 mol·L1

多项选择题

(三)

甲公司与龙某签订一投资合同,约定:双方各出资200万元,设立乙有限责任公司;甲公司以其土地使用权出资,龙某以现金和专利技术出资(双方出资物已经验资);龙某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亏损按出资比例分担。双方拟定的公司章程未对如何承担公司亏损作出规定,其他内容与投资合同内容一致。乙公司经工商登记后,在甲公司用以出资的土地上生产经营,但甲公司未将土地使用权过户到乙公司。
2006年3月,乙公司向丙银行借款200万元,甲公司以自己名义用上述土地使用权作抵押担保。同年4月,甲公司提出退出乙公司,龙某书面表示同意。2009年8月,法院判决乙公司偿还丙银行上述货款本息共240万元,并判决甲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此时,乙公司已资不抵债,净亏损180万元。另查明,龙某在公司成立后将120万元注册资金转出,替朋友偿还债务。
基于上述情况,丙银行在执行过程中要求甲公司和龙某对乙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甲公司认为,自己为担保行为时,土地属乙公司所有.故其抵押行为应无效.且甲公司已于货款后1个月退出了乙公司,因此,其对240万元贷款本息不应承担责任;另外乙公司注册资金中的120万元被龙某占用,龙某应退出120万元的一半给甲公司。龙某则认为,乙公司成立时甲公司投资不到位,故乙公司成立无效,乙公司的亏损应由甲公司按投资合同约定承担一半。

甲公司可否要求龙某退还其占用的120万元中的60万元为什么( )。

A.可以

B.不能

C.龙某占用公司的资金,甲公司有权要求其返还

D.龙某占用的是公司资金,龙某仅对乙公司有返还义务,对甲公司无返还义务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