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l 1.2%,到2010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亿元,而据日本内阁府2011年2月14日发布的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中国GDP超过日本排名世界第二。

材料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三: 中国GDP超越日本,为“还富于民”提供了物质基础。中 * * 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 * *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让民众收入跑赢CPI,分享GDP超越日本的发展实惠,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

(1)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谈谈你对“国强”与“民富”的关系的认识。(14分)

(2)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10分)

答案

(1)①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②“国强”和“民富”二者是对立的,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国家集中的财富越多,会直接减少居民的个人收入,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4分)③“国强”和“民富”二者是统一的,国家富强可以为居民富裕创造条件,而人们的富裕则可以更好的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4分)④单纯强调“国强”和“民富”都是片面的,要全面把握二者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3分)

(2)①中 * *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将“民富”放在突出位置,是 * * 党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的必然要求。(4分)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力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分)③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2分)

综合题

(37分)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 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 * *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邓 * * 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 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8分)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8分)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5分)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 * * 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