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000万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D.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提高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1951年”可以直接排除A,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C的表述均不合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我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B.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

C.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因:因为。

D.数百之众将:率领。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吞二周亡诸侯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B.临不测渊以为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

C.铸以为金人十二,弱天下之民作《师说》贻之

D.天下定学不可以6.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由守势转入攻势。

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D.写陈涉起义,却极言陈涉如此之微,是为了后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证明提供有力论据。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分)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3分)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