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十二五规划提出,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如何让人民生活幸福起来,成为2011年两会代 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幸福感”一词成了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会热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材料二: 全国两会开幕前四天,温 * * * * 与网友在线交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幸福的标准是什么?”“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温 * * 将幸福归纳为“四心”,而此前一年他强调的是民众的“尊严”。 调查显示:房价调控、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就业等,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民生话题,这些都关乎人们的幸福。
材料三:全国人大常委吴晓灵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幸福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同阶段、不同时间的感受不同。政府不能决定幸福程度,但能够创造环境”。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满足。一个人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其所处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价值观念、教育程度、民主权利、参与机会、个性特征、人际关系和未来预期等。幸福感是比较而来的。不同的人幸福感受不同,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常是得到了一种幸福,又期许更大的幸福。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70年代,是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和收音机“三转一响”;80年代,最理想的目标是当上“万元户”;到了现在,人们不仅希望有房有车,而且要有尊严。
(1)请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三对幸福感的理解。(10分)
(2)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政府怎样做到为幸福创造环境? (12分)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人们所处的生活状况,生活质量等等。(4分)
②由于受不同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的意识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的人幸福感不同。(3分)
③人们的意识随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代变化而变化。(3分)
(2)①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要切实履行好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等职能,为人民幸福创造更好的环境。(4分)
②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4分)
③政府要转变其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效率,坚持依法行政,为人民创造更好的幸福环境。(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