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机床产量达2.8万台,比1949年增长17.7倍……
(1)材料一中数据的变化与党和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有关?该措施是哪一年开始执行的?为该措施的顺利执行准备了条件的是哪一历史事件?(3分)
材料二 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2)材料二中,我国1962年的粮食人均产量比1957年低,与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次严重失误有关?而1980年以后的粮食人均产量迅速增加得益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该政策首先是在哪里实施的?(3分)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简表(部分年份)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 | 20370 | 102398 | 421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 343.4 | 1826 | 7073 | 28762 |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2分)
(1)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土地改革。(3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3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2分)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4)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曲折中前行;中 * *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了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意思相近即可,2分)
题目分析:第(1)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与土地革命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1957年”以及钢与机床产量的增加等信息可得出是由于1953—1957年我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1962年粮食产量的信息及已学知识可知是由于当时在农村进行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促使经济发展出现了困难;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即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0年以后的粮食人均产量迅速增加。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78年和1992年”作答即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解与认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结合材料主旨分析归纳,既要归纳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在曲折前进,同时更要指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 * * 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