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6岁,因“腹痛、便血、腹泻1天”入院。腹痛为中下腹突发的阵发性绞痛,剧烈,肌注哌替啶(杜冷丁)未能缓解疼痛,伴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接着解鲜红色水样便,含暗红色血凝块,3~5次/天,无里急后重,无发热。入院查体:生命征正常,无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右下腹及下腹正中压痛,右下腹反跳痛,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活跃。
提示:辅助检查结果回报:血常规白细胞15.0×109/L,中性粒细胞87.2%,Hb127g/L,血小板155×109/L;大便常规:褐色稀便,0B(++++),RBC0~3/HP;肝功能、肾功能正常,胸腹CT:两下肺纤维化,横结肠、降结肠全肠段及乙状结肠近段肠壁明显增厚,肠壁密度减低,边缘模糊,考虑肠炎,肠壁缺血或淤血性病变,不除外肠坏死;盆腔少量积液。肠系膜血管CT造影:肠系膜下动脉开口处狭窄。入院后第3天肠镜检查:直肠至横结肠黏膜节段性糜烂、溃疡,以横结肠为重,横结肠四壁见纵行溃疡、覆黑苔,因病变较重未再进镜。颈动脉彩超:左侧颈动脉斑块形成。目前考虑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溃疡性结肠炎
B.克罗恩病
C.大肠癌
D.细菌性痢疾
E.肠易激综合征
F.缺血性肠炎
参考答案:F
解析:
1.本题所列的6种情况均可能出现腹痛、便血、腹泻的情况,但老年人突发剧烈腹痛、腹泻,解鲜血便,首先应考虑缺血性肠炎。
2.患者考虑到缺血性肠炎时需详细追问患者有无可引起肠道供血障碍的疾病史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而长期大便干硬往往会引起痔疮、肛裂,后两者临床往往表现为便后滴血、厕纸上带血。
4.缺血性肠炎在治疗上以抗凝、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治疗为主,而激素及美沙拉秦类药物主要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不适用于缺血性肠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