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17分)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欲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Cl2,同时进行与氯气有关的某些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A是浓盐酸,B为二氧化锰,将A滴入B中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甲同学用含有0.2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结果制得的Cl2体积(标准状况下)小于1.12L,这是由于反应过程中盐酸浓度变小造成的。请列举导致盐酸浓度变小的原因:

                                                                   

(3)在实验室中,乙同学欲用下图中的装置净化氯气,则瓶①②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②               (填试剂名称)。

(4)丙同学将纯净的Cl2通入一定量石灰乳中来制取漂白粉,若通入224mL(标准状况下) Cl2完全反应,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答案

(17分)(1)MnO2+4H++2Cl-Mn2++Cl2↑+2H2O(3分)

(2)①氯化氢挥发②反应生成水③反应消耗HCl(共5分)

(3)饱和食盐水或水、浓硫酸(每空3分,共6分)   (4)0.01mol(3分)

(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2)由于浓盐酸异挥发,生成物有水生成,同时氯化氢不断被消耗,都使盐酸的浓度降低。

(3)制取的氯气含有的杂质气体是氯化氢和水蒸气。所以首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物,最后通过浓硫酸干燥即可。

(4)氯气和强碱的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氯气的还原产物是氯离子,所以消耗1mol氯气,反应中就转移1mol电子。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是0.01mol,则转移电子是0.01mol。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回答:

(1)材料一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丞相的相关评述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太祖、成祖清雍正时期中枢机构的重要调整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是否正确?请阐述理由。从经济和文化思想的角度说明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