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在体操课教学中学习一套新动作,一开始大部分学生动作僵硬,费力。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已初步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完整动作,于是,教师组织了一次测验课,在测验过程中,许多动作完成比较好的同学又出现了错误动作。试结合动作技能形成的生理学原理分析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运动技能的形成有其阶段性变化和生理规律,只是每一阶段的长短,随动作的复杂程度、教法和训练水平而不同。一般说来,可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 (1)泛化阶段:学习动作初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及学生自己的实践,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表现在肌肉的外表活动往往是动作僵硬,不协调,费力,出现多余动作。 (2)分化阶段: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理解,一些不协调和多余动作也逐渐消除。由于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这是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但动力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如有外人参观或比赛),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 (3)巩固阶段: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达到巩固的运动动力定型阶段。在环境条件变化时,运动技术也不易受破坏,同时也感到省力、轻松自如。不仅运动准确、优美,而且某些环节的动作还可实现自动化。 上述案例说明,目前学生还处于动作机能形成的分化阶段,动作定型不巩固,在遇到比赛等新异刺激时,已经能初步完成完整动作的学生还会出现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复鲁絜非书 

姚鼐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弗有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先生以为然乎?

注:①镠(liú):上等的黄金。②漻(liáo):清深悠长。③曾公:指宋代散文家曾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山峻崖崇:高大

B.今夫野人孺子闻乐孺子:读书人

C.必有一当:适当

D.近于二公焉殆:大概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阴阳刚柔,本二端奚以知然也

B.品次亿万险以远,至者少

C.文之多变晋,何厌之有

D.文之至者,通神明相与枕藉舟中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B.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C.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D.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小题4:把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2)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3)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