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氢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的是

A.电解水

B.液化氢气

C.燃烧氢气

D.氢气还原氧化铜

答案

答案:A

题目分析:化合态是指元素以化合物形态存在的物质,游离态是指元素以单质形态存在的物质。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A正确;液化氢气,没有新物质生成,还是以游离态存在,只不过微观上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错误;燃烧氢气,生成水,由游离态变成化合态,C错误;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了水和铜,由游离态变成化合态,D错误。故选A。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少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古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存在何种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简答题

某市对东、西两个区同时下达了任务,要求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积极引进外资,营造旅游宾馆,发展旅游事业。东区地处商业中心,建立旅游宾馆的优势大于西区。城建办有关领导考虑到宾馆一旦建成,既能改善本区的面貌,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于是立即拍板满腔热情地和外商签订了合同,并且强调指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工程要迅速上马。就这样,工程在未经系统论证下匆匆上马了。西区城建办的领导从本区是刚由郊县划入市区这个实际出发,为工程上马作了系统的准备,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他们一方面考虑工程地理位置的选择,另一方面还考虑基础设施是否适应高层旅游宾馆的营造,因此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并聘请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同时在施工前,同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并洽商会签了水、电、煤气、下水道等配套设施的合同。这样,虽然花费了时间,但为顺利进行全面施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半年后,东区的20层旅游宾馆由于周围设施,如地下水道、自来水管线、煤气管线等容量过小,迫使外部施工停止,如果要改造这些设施,必须与有关部门洽商签订改造基础设施合同,重新开挖地面,调整管道、管线,没有一年半载就不成,真是欲速则不达。而西区的13层宾馆,各种设施配套成龙,顺利竣工,及时投入了使用。

试用行政管理学或领导科学的有关原理,分析东西两个区营造旅游宾馆工程先快后慢和先慢后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