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10)按要求完成硝酸钾晶体的制备实验:

步骤操作具体操作步骤现象解释结论等
 

溶解取20克NaNO3和17克KCl溶解在35ml水中,加热至沸,并不断搅拌。固体溶解
蒸发继续加热搅拌,使溶液蒸发浓缩。          晶体析出。
热过滤当溶液体积减少到约原来的一半时,迅速趁热过滤滤液中的最主要成分为       
冷却将滤液冷却至室温。有晶体析出。
 按有关要求进行操作得到初产品硝酸钾晶体
 将得到的初产品硝酸钾晶体溶于适量的水中,加热、搅拌,待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 

得到纯度较高的硝酸钾晶体

 

检验

分别取⑤、⑥得到的产品,配置成溶液后分别加入1滴1mol/l的HNO3和2滴0.1mol/l的AgNO3可观察到⑤、⑥产品中出现的现象分别是⑤产品中产生白色沉淀,⑥产品中无明显现象。
(1)把上述各步骤中的内容补充完整:a:     b:      

(2)写出步骤③趁热过滤的目的                  ,步骤⑥的操作名称         ,步骤⑦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3)步骤⑥的抽滤装置如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         ,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           ;抽滤完毕或中途需停抽滤时,应先               ,然后              

答案

(1)NaCl;    KNO3

(2)防止因温度降低而析出硝酸钾晶体;重结晶;Ag++ Cl-= AgCl↓

(3) 布氏漏斗;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未朝向抽滤瓶的支管口;断开连接安全瓶与抽气装置间的橡皮管;关闭抽气装置的水龙头

(1)氯化钠的溶解度小,蒸发浓缩首先写出氯化钠,即a是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降低温度时氯化钠析出,则b是硝酸钾。

(2)步骤③趁热过滤的目的防止因温度降低而析出硝酸钾晶体。为了得到纯净的硝酸钾晶体,需要重结晶。氯离子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方程式为Ag++ Cl-= AgCl↓。

(3)根据仪器结构特点可知,A是布氏漏斗,抽滤时布氏漏斗的颈口斜面未朝向抽滤瓶的支管口,所以该处是错误的。抽滤完毕或中途需停抽滤时,应先断开连接安全瓶与抽气装置间的橡皮管,然后再关闭抽气装置的水龙头。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紫藤萝瀑布》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0分)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小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第一段,写作者伫立凝望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睹景而有所思考,有所释怀。

B.选文第二段,作者调动了视觉、嗅觉、听觉等,回忆过去,与下段“花盛”形成对比。

C.选文第三段,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是赞美了生命遇困境后的顽强和美好。

D.选文结尾部分,写出作者由现实中花的勃勃生机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哲理。小题2:根据提示,品味语句。(4分)

(1)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说说句中运用拟人修辞的作用)(2分)

(2)藤萝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这样。(结合加点字,说说句子的含义)(2分)

小题3:结合下面的【资料链接】,对选文中“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的“焦虑和悲痛”体现她对身患癌症的同胞弟弟的骤然去世而感到异常的痛苦。

B.“焦虑和悲痛”体现她对“ * * ”后,正大有作为时却“凋谢”的知识分子的悲悯。

C.“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体现了“我”伫立凝望紫藤萝瀑布时,仍然悲观的情绪。

D.此句与下文中的“我沉浸在……宁静和生的喜悦”所表现的情绪明显有矛盾之处。【资料链接】

链接一

“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

……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选自宗璞《哭小弟》

链接二

蒋筑英:(1938-1982),浙江省杭州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著名的光学科学家,1982年6月,蒋筑英到外地工作,由于过度劳累,病情恶化,不幸在成都逝世。终年44岁 。

罗健夫:(1935-1982),湖南省湘乡县人,1965年,开始研究微电子技术。随后投入新中国科研建设事业中,为中国科研事业做了伟大贡献。是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楷模,被誉为“中国式的保尔”。1982年因病去逝,享年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