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题高速公路 某省拟建一条全长210km的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连接甲乙两个城市,高速公路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平均路基高2.5m。 沿线地貌类型低山丘陵、山间盆地、河流阶地等,在山岭重丘区拟开凿一条隧道,隧道长4500m,埋深50~200m,隧道穿越的山体植被为天然次生林,山体主要为石灰岩,山脚下有一条小河,沿河村落的居民以河水为饮用水源。 高速公路有4km路段伴行一处重要天然湿地,线路距湿地边缘最近距离为50m。 公路以一座大桥跨越A河,河中设3处桥墩,桥下游5km范围内有一县城的饮用水源地取水口。 有3km路段沿山盆地从张家庄(80户),李家庄(18户)两个村庄中间穿过,道路红线距张家庄前排住宅110m,距李家庄前排住宅27m,声环境现状达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高速公路达到设计车流量时,张家庄的预测等效声级昼夜分别为62.6dB(A)、57.6dB(A),李家庄的预测等效声级昼夜分别为68.1dB(A)、63.1dB(A)。 [问题]
简要说明对李家庄需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对李家庄需要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有: (1)合理规划布局 尽可能避绕;或在有关规划文件中明确李家庄与高速公路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或采取整体搬迁或部分搬迁或置换,特别是前排距离红线一定范围内受影响的住宅;在4a类声环境功能区内进行绿化或作为交通服务设施、仓储物流设施等非噪声敏感性应用。 (2)噪声源控制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高架路、高路堤或低路堑等道路形式,以及能够降低噪声污染的桥涵构造和形式;并采用低噪声路面技术和材料。 (3)传声途径噪声削减 考虑设置声屏障;合理利用地物地貌、绿化带等作为隔声屏障;绿化带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枝叶繁茂、生长迅速的常绿植物,乔、灌、草应合理搭配密植。 (4)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护 合理安排房间的使用功能(如居民住宅在面向道路一侧设计作为厨房、卫生间等非居住用房);采取被动防护措施(如隔声门窗、通风消声窗等)。 (5)加强交通噪声管理 采取限鸣(含禁鸣)、限行(含禁行)、限速等措施,合理控制道路交通参数(车流量、车速、车型等),降低交通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