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15分)某探究小组废弃的印刷线路板(含Cu、A1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回收Cu并制备硫酸铝晶体[A12(SO43.18H2O],设计路线如下:

(1)过滤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2)实验时需对滤渣2进行洗涤,判断洗涤是否干净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3)为确定加入铁粉的量,实验中需测定滤液1中Cu2+的量。实验操作为:除去H2O2;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滤液1于带塞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调节溶液pH=3-4,加入过量KI-淀粉溶液,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上述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滴定管在注入Na2S2O3标准溶液之前,要先用蒸馏水洗净,再用      

②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            

③若滴定前溶液中的H2O2没有除尽,所测定的含量将会         (填“偏高”、“偏

低”或“不变”)

(4)由滤液2制取硫酸铝晶体,探究小组设计了如下二种方案:

甲:

乙:

①操作③的实验步骤依次为:蒸发浓缩:                 、洗涤。

②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          方案更合理。(填“甲”或“乙”)

(5)他们查阅了资料,认为通过先氧化、再调节溶液pH也可将滤液2中的除去。下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1.L-1计算)。

 开始沉淀的pH沉淀完全的pH
Fe3+1.13.2
Fe2+5.88.8
A13+3.85.2
①氧化需加入H2O2而不用C12的原因是                 

②调节溶液pH约为               

答案

(1)漏斗、烧杯(2分)

(2)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无白色沉淀出现(,说明洗涤干净)(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3)①Na2S2O3标准溶液润洗2~3次(1分)

②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1分)③偏高(2分)

(4)①冷却结晶(1分)过滤(1分)②甲(1分)

(5)①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2分)②3. 2~3. 8(答3.5等也可以)(2分)

(1)过滤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和烧杯。

(2)沉淀变慢吸附的有SO42,据此可以检验,即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无白色沉淀出现。

(3)①滴定管在装入标准液之前,除了需要蒸馏水洗涤外,还需要用标准液润洗,即还需要用Na2S2O3标准溶液润洗2~3次。

②由于碘能和淀粉发生显色反应,据此可以判断终点,即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③由于双氧水也能氧化碘离子,所以消耗的标准液偏多,测定结果偏高。

(4)①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②方案乙中,还生成硫酸钠,原子利用率低。所以甲方案更合理。

(5)①双氧水的还原产物是水,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氢氧化铝开始沉淀时的pH是3.8,所以范围是3. 2~3. 8。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机电安装公司总承包了一个炼油厂新建装置安装工程,装置安装工程内容包括:机械设备安装;工艺设备包括28台重30~120t的塔、器类设备的吊装;油、气和其他介质的工艺及系统管道安装;电气仪表、给排水、防腐绝热工程及露天照明等。机电安装公司具有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1级许可资格。新建装置位于一个正常运行的液化石油气罐区的东侧,北侧隔路与轻石油罐区相邻。根据工程现场情况,机电安装公司组建了现场施工项目部,建立了项目部风险管理组,制定了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了施工现场的风险控制。

施工开始后,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1:有一台高度为60m的大型分馏塔,属于Ⅱ类压力容器,分三段到货,需要在现场进行组焊安装。机电安装公司项目部拟采用在基础由下至上逐段组对吊装的施工方法,并为此编制了分馏塔组对焊接施工方案。在分馏塔着手施工时,项目监理工程师认为机电安装公司不具备分馏塔的现场组焊安装资格,要求项目暂停施工。

事件2:工艺管道焊后经射线探伤发现,焊接合格率偏低。项目部组织人员按质量预控的施工因素进行了分析。经查验,工艺文件已按程序审批,并进行了技术交底。查出的问题有:个别焊工合格证的许可项目与实际施焊焊道不符;焊接记录中有部分焊材代用,焊缝外观检查有漏检,部分焊机性能较差。根据分析结果,找出了失控原因,经整改后焊接合格率得到了提高。

露天照明工程完工后,项目部进行了通电试灯,照明电器验收合格,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检测记录齐全。工程项目全部完工后,项目部进行了风险后评价,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分析、检查和总结,并交工验收。

本工程应进行重点风险识别的作业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