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台湾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城市;  B         海峡;    C         港口。

(2)台湾省的地形东部为       ,西 部 沿 海 为          

(3)台湾省因盛产          被誉为“东方甜岛”。 该省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4)台湾的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         ,这里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                       

(5)台湾是我国多地震的地区,其原因是                    

答案

(1) 台北 台湾  高雄  

(2)山地   平原

(3)甘蔗   高山族

(4)西部平原  地形平坦,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的 季风气候,水热充足

(5)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或者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题目分析:(1)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读图可知,A 是台湾的省会台北,B 台湾海峡,C 高雄;

(2)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岛的地形东部为山地,西部沿海为平原,地势西高东低,玉山海拔3997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3)在台湾岛的西部平原,广泛种植农作物,甘蔗是全岛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年产蔗糖最高曾达141万吨,多用于出口,被誉为“东方甜岛”,台湾以汉族为主,其主要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4)台湾的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上,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形平坦,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

(5)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台湾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

填空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尤其是十五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的招牌后面。在十七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失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6世纪至19世纪前期英国城市人口统计表

材料三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城乡居民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情况。材料三图所显示的DE和EF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城镇人口各有什么变化?出现这些不同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举例简要说明英国和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体现出的主要不同特点。

                                                                                                                                                                

(4)根据中英两国城市化进程所呈现的有关情况,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