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请根据下面血液化验报告单的化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6分)

始兴县人民医院血液化验报告单
NO:0050898
姓名:李滨   年龄:58  性别:男   科别:急诊
项目测定值正常参考范围
红细胞总数4.37X1011个/L(4—5.5)X1012个/L
血红蛋白135g/L(120—160)g/L
白细胞总数5.4 X1010个/L(4.0—10.0)X109个/L
血小板总数2.53X1011个/L(1.0—3.0)X1011个/L
(1)请你做个小医生,通过看化验单结果,帮忙诊断一下:

①在化验单中,他的化验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是异常的。

②诊断他可能患的病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贫血的话,应多吃含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丰富的食物。

答案

(1)①红细胞  白细胞  ②贫血  炎症

(2)铁  蛋白质

题目分析:(1)①通过对比化验单的数据,发现红细胞的数目比正常值要小,白细胞的数目比正常值要大。

②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红细胞的数目明显低于正常值.李滨同学可能患有贫血.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白细胞的数目高于正常值.说明李滨同学可能炎症

(2)在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人体缺铁会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障碍,从而使人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贫血.所以贫血的病人还应注意吃含铁多的食物.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①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②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 * * ,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 * * ,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③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④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⑤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的悲壮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真实感。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2)下列对第④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说:“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试简析这句话的写法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中作者说“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浓重的悲剧雾霭”具体指哪些内容?请结合原文分点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