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位于广西西北部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石漠化现象严重,由于水土极易流失,此处多是黑石朝天的不毛之地。图为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为了把绿色还给喀斯特峰丛洼地,该区域实行了生态适应性发展方案。图为该区域“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

(1)简述图15所示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从地形、水文、土壤三方面阐述)(3分)

(2)分析该区域石漠化产生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二,简述发展生态农业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3分)

答案

(1)地形方面:地表崎岖,地基不稳定,不利于交通线的建设;水文方面:喀斯特(岩溶)地貌,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和聚落分布;土壤方面:平地少,土层薄,不利于种植业发展(每点1分,共3分)。

(2)原因:自然: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地形崎岖、坡度大;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土层薄;植被覆盖率低;人为:过度垦殖、植被破坏;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答,任答其中四点,每点1分,共4分)

(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牧业,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生产沼气、沼渣肥田,形成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每点1分,共3分)

题目分析:                                                             

第(1)题,从地形、水文、土壤三方面结合广西一带的自然地理特征阐述图示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利影响。

第(2)题,石漠化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地表物质、植被)和人为原因(长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等方面分析。

第(3)题,生态农业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应从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来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问题,难度较小。我国西南地区因植被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现象,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10°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10°~30°。广西喀斯特地貌发育,土层薄;植被覆盖率低;降水集中,多暴雨。发生水土流失,植被很难恢复。石漠化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地表物质、植被)和人为原因(长期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等方面分析。石漠化的防治措施应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