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10分)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________(选填以下选项的代号)。

A.碱石灰  B.生石灰   C.二氧化硅  D.五氧化二磷    E.烧碱

(3)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上图的备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B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均填编号)

(4)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相混就会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请设计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就是氯化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装置C的出气管口处逸出的尾气可能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MnO2+4H+2Cl=Mn2+Cl2↑+2H2O(2分)

(2)A、B、E(2分)

(3)氨气Ⅰ Ⅱ Ⅲ(3分,每空1分)

(4)取一定量该固体加水溶解,将该溶液分成两份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含NH;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HNO3酸化,然后加入AgNO3,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Cl-;通过上述现象即可证明该固体是氯化铵(2分)

(5)将尾气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1分)

题目分析:(1)、制取Cl2的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改写成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2)、因为有NH3↑+H2ONH3.H2ONH4++OH-,只要能产生OH-的物质都可以使平衡向逆向移动生成NH3,故碱石灰、生石灰、烧碱均可用于制取氨气

(3)、B为氨气的干燥装置,氨气为碱性,可以使用碱石灰做干燥剂,故选装置Ⅰ。E用于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D为干燥Cl2的装置分别用Ⅱ Ⅲ

(4)、要检验氯化铵分别检验NH4+和Cl-即可

(5)、尾气中的Cl2会污染环境,可用NaOH溶液吸收

点评:本题属于探究题,但其实质还是对基本的实验知识点的考查,反应原理和物质的性质是其制取装置,干杂、除杂装置的选择依据。因此,对实验基础知识的把握很重要。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幼生长在农村,半年前考入市里的中学。学校的教室和宿舍都在楼房里,求助者第一次在窗边站立时非常害怕。有一次和同学参观电视塔,求助者站在嘹望平台上内心极其恐惧,出现胸闷、心慌、全身发抖、手脚出冷汗等症状,几乎瘫坐在地上。从此以后求助者不敢在窗边站立,不敢到楼顶晒被子。学校为了保护学生视力,一定时间后就要轮换座位,求助者轮到自己到窗边时,无论如何都要找老师要求换座位。求助者自己也明明知道坐在窗边不会掉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怕的,也曾逼着自己站在窗边,但最终都因害怕而失败。后来甚至不敢和同学去看电影,到商店购物。求助者恨自己胆小,担心今后的学业与生活,内心非常痛苦。求助者现在无法安心学习,情绪很低落,甚至想回到农村学校去,但又不甘心失去在市里的学习机会,迫切要求解决"恐惧"的问题,摆脱痛苦,在老师陪同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家在农村,从小懂事听话,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学习勤奋,人际关系良好。求助者在操场上和一楼餐厅里感觉良好。

按许又新教授的评分标准,对该求助者内心痛苦程度的评分是()。

A.1~2分

B.2~3分

C.3~4分

D.4~5分

材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