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评注意的认知理论。
参考答案:
对注意的认知理论的述评如下:
注意的认在理论包括选择性注意的理论和资源分配理论两大类。
(1)选择性注意理论
选择性注意理论主要关心的问题是:注意的选择作用的实质,人脑对信息的选择究竟发生在信息加工的哪个阶段上。它主要包括过滤器理论、衰减器理论、后期选择理论和多阶段选择理论。
1.注意的过滤器理论
内容:布罗德班特提出过滤器理论。该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当信秘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由于设置在神经系统某个部位的过滤机制,使部分信息获得通过,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这种机制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神经系统的过滤作用表现为“全或无”的性质,通过的信息完全通过,没有通过的信息就完全丧失了。
评价:过滤器理论不能解释对没被注意的信息作分析时被试显示的巨大变异性,而且该理论表现出不灵活性。过滤器理论假定过滤器是根据物理特征来选择信息的,但是有实验表明被试接受刺激受到意义的影响。
2.衰减器理论
内容:特瑞斯曼提出衰减器理论,主张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特顼斯曼认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是不同的。有些刺汽船对人有重要意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出现在非追随的通道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评价:衰减器理论承认注意的分配,可以解释注意中的突破现象及没被注意的信息的广泛加工现象,可见该理论比过滤器理论灵活,更有弹性,衰减器理论与过滤器理论对于过滤装置的作用上有不同的看法,但二者都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因此对我来的信息必须经芝滤装置加以调节。并且两种理论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知觉分析之前,只有经过选择以后的信息,才对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3.后斯选择理论
内容:多伊奇等人提出的后期选择理论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所有输入的信息都在知觉水平上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衰减作用不是在知觉分析之前发生的:二是个体用记忆中存储的信息来检验从外界地接输入的信息,当直接输入的信息与记忆存储的信息相关时,这种相关的外部信息才受到选择,因此,选择作用具有很大的主动性;三是选择表现在反应阶段,存储的信息不同,作出的反应也不同。
评价:后期选择理论承认注意的分配与认知系统加工能力有限相联系。但是与知觉选择理论相比,后期选择理论太不经济。
4.多阶段选择理论
内容:约翰斯和海因兹提出的一个较灵活的模型,认为选择过程在几个不同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该理论假设是: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赵多;选择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评价:多阶段选择理论看起来更有弹性,比较灵活,并提出任务要求对选择阶段的影响,避免了过于绝对化的假设带来的难题。
(2)资源分配理论
资源分配理论与选择性注意理论不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注意,即人们是如何进行资源分配来完成认知任务。虽然注意的资源理论不能单独解释注意的各个方面,但是它还是很好的弥补了注意的瓶颈理论。
1.认知资源理论
内容:该理论认为,第一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赵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第二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这一机制可以受人控制,人们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个体的唤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资源量。在一定范围内,个体的唤起水平越高,相应的认知资源就越多;超过了这个范围,唤起水平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认知资源的减少。
评价:认知资源理论的加工原则与前人的理论有所区别,但是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过于宽泛,过于模糊。对于在注意上似乘法无法相容的况争型任务,注意的瓶颈论的解释更加合达,而认知资源理论似乎能更好地揭示复杂任务的分配性注意现象。
2.双加工理论
内容:该理论认为,人类的信息加工有两类,即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自动进行。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到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评论: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注意的现像。例如,解释人们通常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的原因,这种解释这比选择注意理论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