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张某,女,23岁,未婚,银行职员。
主要问题:与人见面时面红耳赤、心慌气促,紧张不安。
来访情况:由家属代述,求助者低头不语,拒绝交谈,回避心理咨询师的目光。上小学和中学时成绩较好,19岁考入某专科学校,某日发现新来的青年男教师讲课时总是注视自己,认为老师对自己有意思,课后联想甚多。最终觉得可能是自作多情,因而羞愧不已。后来凡遇见该老师就面红耳赤、心慌气促。以后觉得同学好像都看出了她的隐私,因而与同学们在一起也是手足无措、言行尴尬。一次要求同班的男生帮助而遭拒绝,觉得没有人喜欢自己,更是羞于见人。好容易熬到毕业,分配在某单位工作。但情况并未好转,仍不敢与同事面对面交谈,更害怕与别人眼光对视。自知如此会招致非议,但苦于不能自拔。后别人介绍一男友,才貌均中意,却因害怕会面,多次托词,回避约会。虽同在一市居住却多是鸿雁往来。一次遇上男方父亲寿辰,无从推托,只得“铤而走险”。临行前忑忐不安,一到男方家便头昏目眩、全身发抖、语无伦次、大汗淋漓。遂被送往医院。此后几乎羞见一切人,有时连自己家人同桌吃饭也感到不自然。为此,求助者十分痛苦,也很沮丧,甚至有活不下去的念头。经家人劝说来进行心理咨询。
其他情况:平素性格内向敏感、勤学好胜。自幼家境不好,儿时便颇知几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姐弟三人,排行第一,有两个弟弟。家中重男轻女,两个弟弟经常欺负她。父亲性格固执,对孩子要求严格,以打骂教育为主,母亲总是护着孩子。
EPQ测试结果(T分):E量表为40,N量表为65,P量表为55,L量表为50。

根据以上情况,你对该求助者的咨询建议为( )。

A.继续咨询

B.结束咨询

C.转介

D.以上都不是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求助者的近期咨询目标虽然已经达到,但是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没有得到改善,一旦求助者遇到其他问题,心理问题还会出现,为了达到更好的咨询效果,促进求助者的人格完善,应该建议求助者继续接受咨询。

填空题

⑴温庭筠在《望江南》中“                ”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同样表现词人极度愁苦心情的句子是:“                                           ”。

⑵温庭筠《望江南》中表现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是:“                                                ”。

⑶范仲淹《渔家傲》一词中,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⑷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⑸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词人豪放气概的句子是:                                                            

⑹李清照《武陵春》中表达“景物依旧,人事俱非”意思的句子是:                                            

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驱金复国、建立功名的理想与壮怀。

⑻古诗中描写军旅生活的句子很多,如《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辛弃疾《破阵子》中的“                      ,五十弦翻塞外声,                       。”

⑼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也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                                                  ”。

⑽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句子是“                                             。”

⑾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⒀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借“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对梅花虽遭摧残,却仍保持高洁、坚贞品格的赞颂。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