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的主要教学原则和现代意义。
参考答案:
《孝经》是儒家十三部经典里面的第一部,也是文字最短、内容浅显而又影响较大的一部儒家经典。
(1)循序渐进原则。古人求学,先读《孝经》,后读其他书,体现了“首孝悌,次见闻”的循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2)通俗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原则;作为社会通俗读物和蒙学教材,《孝经》文字简短、内容浅显,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了蒙学教材的通俗性原则。但是,作为人伦百行的纲纪,它又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两千多年来,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庶民百姓,于《孝经》倍加尊崇,广为习诵,对中国古代教育影响巨大。
(3)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孝经》共有十八章,但通篇只讲一个问题,即什么叫做孝。全书将社会上各阶层人士,从国家元首到平民百姓分为五大类,就各类人的本位,提出实施孝亲的方法和原则,即有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子之孝、庶人之孝。体现了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教学原则。
(4)因材施教原则。书中,孔子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给出了关于孝道问题的不同的答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如子夏问孝,孔子说“色难”;曾子问孝,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初也”。
(5)启发导向性原则。针对弟子有关孝道的问题,孔子一般并不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启发弟子思考,以指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孝经》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其他典籍所不能取得和取代的特殊地位,它既是最重要的经典文献,同时又是最普及的社会通俗读物和蒙学教材;既被看做人伦百行的纲纪,又被当做科举进身的阶梯,其影响较为深远。时至今日,作为普及性通俗读物、蒙学教材和维系人际道德伦理的基本规范,它无论是在教学原则方面,抑或其理论本身,对当今社会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指导价值,是中 * *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