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根据以下案例,回答以下各题:
刘老汉有一女两子,其中长子刘一1995年因病死亡,刘一的儿子刘小一和母亲张某一起生活。1998年,刘老汉患病不起,亲笔立下遗嘱,将所有的3间房屋和存款20000元由女儿刘二和儿子刘三继承。刘老汉死亡后,刘二和刘三分割了刘老汉的遗产。刘老汉的儿媳张某提出刘老汉生前的遗嘱无效,声称她和刘小一有权继承房产和存款,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本案涉及的继承关系不包括( )。

A.(A) 代位继承

B.(B) 遗嘱继承

C.(C) 转继承

D.(D) 法定继承

E.(E) 遗赠

答案

参考答案:C,D,E

综合题

(27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确定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社会发展的推动。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天宝中……是以进士为士林隼逸,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唐)杜佑《通典》卷15(选举三)

清代乾隆年闽大学士鄂尔泰在有人批评八股取士时说过:“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志士,驱策美才,其术美善于此。”一“入彀”一“牢笼”、“疆策”,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

材料二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一一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1)据材料一,指出杜佑和鄂尔泰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7分)

(2)“忠孝”观念在我国渊源流长,两宋有重大发展,20世纪初有人强烈抨击,列举这两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6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有什么特点。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8分)

(4)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6分)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