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M置于光滑平面上,上表面粗糙且足够长,木块m以初速度v滑上车表面,则(  )

A.m的最终速度为

mv
M+m

B.因车表面粗糙,故系统动量不守恒

C.车面越粗糙,小车M获得动量越大

D.车面越粗糙,系统产生的内能越多

答案

A、以小车和木块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所受合外力为零,因此系统动量守恒,

由于摩擦力的作用,m速度减小,M速度增大,m速度减小到最小时,M速度达最大,最后m、M以共同速度运动.

mv=(m+M)v′

v′=

mv
M+m

相对运动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减小,转化为摩擦产生的内能,根据能量守恒得:

E=

1
2
mv2-
1
2
(m+M)v′2

故A正确,D错误.

B、车表面粗糙,小车与木块间的力属于内力,不是判断系统动量是否守恒的条件.故B错误.

C、根据A选项分析,小车M获得动量Mv′与车面粗糙程度无关,故C错误.

故选A.

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阅读下 * * 个教师有关“代数式概念”的教学片段。

教师甲的情境创设:

“一隧道长l米,一列火车长180米,如果该列火车穿过隧道所花的时间为t分钟,则列车的速度怎么表示”学生计算得出

,教师指出:“”、“10a+2b”这类表达式称为代数式。

教师乙的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内容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代数式的定义:“由运算符号、括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表达式称为代数式”,特别指出“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称为代数式”;然后判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接着通过“由文字题列代数式”及“说出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解释代数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练习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教师丙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学教材,但是教材并没有说“代数式”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接着教师大胆地提出开放式问题:“我们怎样用字母表示一个奇数”当时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都在思考。

先有一位男生举手回答:“2a-1”。

“不对,若a=1.5呢”一位男生说。

沉默之后又有一位学生大声地说:“a应该取整数!”

有些学生不大相信:“奇数77能用这个式子表示吗”

不久,许多学生算出来:“a取39”。

此时,教师趁势作了一个简单的点拨:“只要a取整数,2a-1一定是奇数,对吗那么偶数呢”他并没有作更多的解说,点到为止,最后的课堂小结也很简单:“数和式有什么不同”“式中的字母有约束吗”“前面一节学过的式子很多都是代数式!……”从师生们自如的沟通来看,他们都已成竹在胸。

[问题]

你认可教师甲的情境创设吗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