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试论孔子在教学论上的贡献。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是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化,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不仅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关于教育基本理论的主张,而且有很深刻的教学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在教学论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提出的教学方法和原则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因材施教原则 孔子本人虽然并没有提出“因材施教”这个命题,但他的教育实践却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这是孔子教学经验的核心,其他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则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展开。 实现“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如果不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忽视学生的资质、性格、才能、志趣等方面的差异,那是很难收到良好效果的。孔子十分注意观察了解学生,非常熟悉学生的特点,能够用精炼的语言相当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因此,他的教育和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 (2)启发诱导的方法和原则 孔子已经认识到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地位,他第一次精辟地论述了启发式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说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门扉,端正思维的方向。 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根据孔子的经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施教。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的难易程度适当,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善于运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浅近的事物阐发深刻的原理,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好学”、“乐学”,始终感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 (3)学思并重原则 孔子精辟地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空乏而不实。 孔子常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诫学生,强调了学习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即使废寝忘食地思考其效果也不如学习。孔子已意识到思是建立在学这个基础之上的,即人的思维发展建立在学习这个基础之上。没有一定数量知识的掌握去谈发展思维就像空中楼阁一样毫无道理。孔子在强调学的重要性时,又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强调事事处处都应运用思考,极力反对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他指出学与思两者要并重而不偏。 (4)由博返约原则 孔子主张学生应当“多闻”、“多见”,知识面要广。孔子同时指出知识面要广,但又不能杂乱无章,必须有一个中心加以统帅。他指出见多识广,对事物的理解就会深刻而全面,解决问题就会左右逢源,能够以一贯之、以简驭繁,触类旁通。孔子的“由博返约”主张,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知识与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知识掌握有待于围绕一个中心展开。 上述四项主要原则和方法都是侧重在教学方面的,而且是涉及到教学过程中几个基本规律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联系,不能孤立地强调某一项。这些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是孔子教学经验的总结,是孔子在教学论上的重大贡献,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