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国共合作之后革命报刊有哪些重要发展?

答案

参考答案:

I、统一战线报刊的活跃国共合作实现之后,国民党实际上已经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资组成的统一战线组织。此时,在中共的帮助下,国民党的报刊也渐渐发展起来。

表性的报刊:

①政治周报:1925年创刊于广州,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由毛 * * 、沈雁冰等人先后担任主编。该报创刊时,国民党的西山会议刚刚确立了进行 * * 、反统一战线活动的计划,开除了李大钊、毛 * * 等人国民党党籍,所以,该报内容除了开在国民党中央和广东革命政府的宣言,报告和决议之外,还辟有《反攻》专栏,刊登了许多抨击国民党右派的文章。

②中央日报:1927年,创办于汉口。是国民党政府的机关报,也是国民党中央党报。曾经出色的报道了北伐军胜利的消息,积极报道大革命的形势。它的副刊《中央副刊》由孙伏园主编,相当有特色。

II、 * * 党报刊、共青团报刊逐步形成网络国共合作后,中 * * 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共青年团都独立地出版报刊,公开发行。他们一方面加强中央报刊,使之成为革命舆论的领导者及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报刊,出现一个粗具规模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团报报刊网络。从整体上看,中 * * 党是先办中央报刊,然后在加强中央报刊的同时创办地方报刊。赵世炎、周恩来先后任主编。在党的报刊网络出现的同时,团的报刊网络也形成了。《中国青年》很快就成为全国青年中具有巨大影响的刊物。在国外,旅欧支部早在1922年就在Paris筹办了油印的《少年》月刊,

III、工农群众运动中的报刊国共合作后,工农群众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工人、农民、妇女报刊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新闻事业前进的一个重要方向。工人报刊经过一年左右的沉寂之后,于1924年开始复刊。在工人报刊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工人》。1924年10月创刊于上海,是中 * * 主办的指导职工运动的刊物,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改为全总的机关报。农民报刊的特点是通俗、活泼,从内容到标题都适应农民的需求,文字明白如画。随着妇女运动的开展,妇女报刊也逐渐增多。学生报刊也在各地很快的出现。

IV、五卅运动中的新闻斗争1925年,6月,中 * * 为指导“五卅运动”,在上海创办《热血报纸》,这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一分日报。瞿秋白担任主编,该报大部分社论都是由他撰写的。《热》以大量篇幅披露了“五卅惨案”的真相,揭露了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事实;发表社论抨击封建军阀对外妥协,对内 * * 的罪行;同时对大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言论和背叛行为也给予了深刻的批判。该报出版之后深受欢迎,产生了深刻社会影响。《热》有副刊《呼声》,以战斗的姿态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和支持,遭到了反动政府的忌恨,出版20多天后就被迫停刊。

V、军队报刊的出现北伐战争前后,涌现出一批军队报,它同农民报的兴起一样,是这一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也是中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的景象。

国民革命军的报刊大致有几类:

①国民党中央军事机关出版的

②各军政治部出版的

③黄浦军官学校出版的

④李大钊在北方组织了一批进步青年,参加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西北)许多 * * 党员参加了军队的政治工作,除了周恩来担任黄埔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外,各军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大多数也是 * * 党员。在军队报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中,也有不少是 * * 党员。因此,多数军队报刊都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按照国共合作的宗旨开展工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中国军人》和《军人报》。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作品

酒婆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 * * ,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小题1: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小题2: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3分)

小题3:“首善街”的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4分)

小题4: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说说此句的作用。(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