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请求分页系统的局部页面置换策略如下:
系统从0时刻开始扫描,每隔36个时间滴答扫描一轮工作集(扫描时间忽略不计),
本轮没有被访问过的页框将被系统回收,并放入到空闲页框链尾,其中内容在下一次被分配之前不被清空。当发生缺页时,如果该页曾被使用过且还在空闲页框链表中,则重新放回进程的工作集中;否则,从空闲页框链表头部取出一个页框进行分配。
假设不考虑其它进程的影响和系统开销,初始时进程工作集为空。目前系统空闲页框链表中页框号依次为198、156、188、230。进程P依次访问的<虚拟页号,访问时刻>是:<1,1>、<3,20>、<0,32>、<0,65>、<1,73>、<0,90>、<2,104>。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访问<0,32>时,对应的页框号是什么
(2)访问<1,73>时,对应的页框号是什么说明理由。
(3)访问<2,104>时,对应的页框号是什么说明理由。
(4)该策略是否适合于时间局部性好的程序说明理由。

答案

参考答案:[解答] (1)页框号为188。因为起始工作集为空,而0页对应的页框为空闲链表中的第三个空闲页框,其对应的页框号为188。
(2)页框号为198。理由:因73>(36×2)故发生第二轮扫描,页号为1、3的页框198、156在第二轮已处于空闲页框链表中,此刻1页又被重新访问,因此应被重新放回到工作集中。其页框号为198。
(3)页框号为230。理由:因为第2页从来没有被访问过,它不在工作集中,因此从空闲页框链表中取出链表头的页框230,页框号为230。
(4)适合。理由:如果程序的时间局部性越好,从空闲页框链表中重新取回的机会越大,该策略的优势越明显。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对虚拟存储中页面管理的掌握。工作集就是驻留集,指调入内存的那些页面,并且停留在内存被进程所用。根据本题的题意,描述的是对工作集的管理的策略,我们依照题目给定的策略,来依次分析每一个页框的动作。
第一问,问:访问<0,32>时对应的页框号是什么我们看到,该页位于第三个序列,因此,要知道第三个序列的动作,必须要看第一、二个序列的动作,第一个序列是<1,1>,因为驻留集为空,所以要从空闲链表从取出一个空闲页框,第一个页框号是198,将其分配给1页号,同理,第二个访问序列<3,20>将页框156分配给3页号,第三个访问序列<0,32>得到页框号188;
第二问,问:访问<1,73>时,对应的页框号是什么从第一问我们可知,在分配完第三个访问序列<0,32>以后,到达时刻36,此时根据题意,需要扫描一次驻留集,而在本轮中,共分配了3个页框,而且,三个页框均被使用过,因此扫描程序不做任何动作;将进入到第四个序列<0,65>的访问,0页面已经在内存,因此,不发生任何缺页,程序继续运行,到达时刻72,进行第二次扫描,此时。在本轮中,仅有0页面在时刻65被访问过,1、3页面在本轮没有被访问过,被扫描程序收回,放入空闲链表末尾,则此时,空闲链表为230,198,156,其中198,156中有原1、3页面的内容;接下去,到达时刻73,第五个序列请求<1,73>,此时,页面1虽然被回收到空闲链表,按策略,内容尚未被清空,故直接放回到工作集中,对应的页框号还为198,此时空闲链表中为230,156,其中156中有原3页的内容;
第三问,问:访问<2,104>时,对应的页框号是什么在访问<2,104>前,先访问第六个序列<0,90>,此时,0页尚在驻留集中,没有任何动作,下一个是<2,104>,此时第三次扫描还没开始,2页是新页面,需要分配新页面,而空闲页面第一个空闲的页面是230页框,则,将页框230分配给页面2;
第四问,从第2问中可以看出,该策略适合时间局部性好的程序。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问题 。

作为符号的丧家狗(节选)

  北大教授李零评孔子为“丧家狗”,这一惹眼词汇,引起热烈争论。不管是否懂《论语》,不管是否读《丧家狗》,以骂李零为卫道者有之,以骂儒家为捍卫自由者有之。

  事实上,这种把孔子双重符号化的结果,便是人们用各种主义、派别的词汇,去肢解孔子的形象,肢解《论语》的精神,而在各自的符号泡沫中进行言辞争执。以至于“丧家狗”也成为一个符号,标出崇儒与反儒两种立场。而“丧家狗”的说法,不但解构了孔子作为“至圣”的形象,甚至解构了“先师”的价值,乃至把他降格为一个千疮百孔的公共知识分子。

  李零在自序中这样概括孔子形象:“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在历史上,孔子的形象,曾经被文学家披上“素王”的华衮,被专制皇帝戴上“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危冠,被康有为和孔教会推上“教主”的宝座,被冯友兰等哲学史家“祛魅”为“老教师匠”,到了李零的笔下,孔子被褪去一切神秘性、神圣性,变得时髦如我们所熟悉的“公共知识分子”。

  如果仅此而已,尚不引人注意,李零接着又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在现在的那些“怀抱理想”,却“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之中,恐怕没有太多的人,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丧家狗”这样一个“桂冠”。任何一个词语,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语义环境中彰显其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语境的变化,词语的语义也会产生变化。比如《论语?公冶长》里面,孔子赞扬宁武子,说他“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并评价他:“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是“愚不可及”一词的源头。今天如果有人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夸某人“愚不可及”,肯定要挨嘴巴。

  孔子一生,心怀周政,惶惶奔走于列国之间,其道不彰,退而修六经。他的很多言论和思想,已经通过制度、习俗、语言符号进入人们的生活世界,成为汉语人共同的思想源头。从这一角度来看,孔子即便不是孔庙中皇冠龙衣的孔子,不是教堂里神圣无比的孔子,但其圣贤先师的地位,却是无可否认的。

  解《论语》之书,起名为“丧家狗”,到底是为“丧家狗”一词正名,还是矮化孔子,一目了然。如果解《圣经》的,因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就理直气壮地起一个《死囚犯》的书名,解佛经的,因为佛陀四方行乞,便来一个《老乞丐》的书名,无论如何,都是解构过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邦无道则愚”中的“愚”是指装傻充楞,与“邦有道则知”的“知”正好相对。

B.“愚不可及”一词在今天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继承了孔子彼时彼地的思想内涵。

C.在孔子眼中,“邦无道则愚”的境界并非一般人所能达到。

D.孔子评价宁武子的典故告诉我们,时至今日,李零所言的“丧家狗”已不再是本原面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今天,孔子直接引发了崇儒和反儒两种立场之争。

B.人们用各种主义、派别的词汇,去肢解孔子的形象,肢解《论语》的精神,这说明人们把孔子符号化了。

C.以李零为代表,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知识分子均认同孔子是他们的鼻祖。

D.孔子已经被褪去神秘性、神圣性,被重新定位为我们所熟悉的“公共知识分子”。

3.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文章补充一个合适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