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请完成下列Java程序:记录鼠标在窗口中的信息,包括鼠标的移动事件以及鼠标在窗口中的位置坐标,要求在窗口下方显示鼠标的事件和位置信息,以及在窗口上方有按钮控制程序的正常退出。
注意:请勿改动main()主方法和其他已有语句内容,仅在下划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public class ex7_2 extends Frame implements MouseMotionListener,ActionListener
private Labe1 1;
private String st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new ex7_2();

ex7_2 ()
________________;
setSize(200,200);
Button btn=new Button("exit");
btn.addActionListener(this);
add(btn,"North");
1=new Labe1(str);
add(1,"South");
show();

public void mouseMoved(MouseEvent event)
str="Move: " +_____________;
1. setText (str);

public void mouseDragged(MouseEvent event)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vent)
if(event.getActionCommand().equals(,,exit,,))
System.exit(0);


答案

参考答案:addMouseMotionListener(this)
event.getPoint()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鼠标移动事件监听和基本的AWT构件。解题关键是熟悉鼠标移动事件监听器的注册,和对鼠标移动事件的处理。本题中,第1个空,注册鼠标移动事件的监听器,注意参数是this表示在当前运行的对象中注册该监听器;第2个空,通过调用MouseEvent的getPoint()方法获得鼠标的坐标信息。

问答题

课例点评题:对下面七年级欣赏课《东方之珠》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程名称】《东方之珠》【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2.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突出本单元“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三、教学过程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一)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2.导入新课: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七子之歌》,同学们知道“七子”除了澳门以外,还有哪些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师:闻一多先生在这部组诗的每一首末尾都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句话,以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词曲作者心向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那么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欣赏一首同类立题的歌曲--《东方之珠》。3.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课件背景音乐为《东方之珠》)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4.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师归纳小结: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是我们祖国美丽的“东方之珠”。(二)新课教授1.欣赏录音《东方之珠》。教师播放录音,出示投影《东方之珠》词谱。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2.随琴演唱“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3.教师小结: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4.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师:通过刚才的演唱和欣赏,再加上你以前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你认为这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哪几句?你能不能试着唱唱?(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师:“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深切表达了炎黄子孙对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多次的强调,深刻揭示了香港同胞同为炎黄子孙,渴望归依祖国怀抱、渴望统一的爱国之情,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这么深沉、这么情真意切的一首《东方之珠》是谁创作的?(学生回答--罗大佑)5.作者介绍--罗大佑。师:你们对于罗大佑熟悉吗?(若熟悉由学生介绍,若不熟悉教师演唱《童年》《明天会更好》)6.课件演示罗大佑相关内容:创作歌曲《童年》《明天会更好》等。7.再次复听歌曲《东方之珠》,播放VCD影片,学生跟随演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可分为几部分?(学生答)(三)音乐知识拓展1.实践分析歌曲的结构(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分析)。师:一首歌曲的结构跟它的旋律有关,根据歌曲中出现的各部分的旋律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乐段,(就如同分析一篇文章,要将其分成几个段落或层次一样),再将每个层次或段落用字母表示出来,就成为歌曲的结构。下面同学们尝试分析一下《东方之珠》这首歌曲的结构。2.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第一部分的旋律比较平稳、温柔、亲切,而后歌曲在“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时达到了高潮,把对东方之珠的爱恋,对祖国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把它们分开成为两个乐段,用A和B来表示。而后来的“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则是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我们把它叫作补充部分,因此,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就是带补充的单二部曲式。3.表现歌曲,分组对歌曲进行实践创造。(1)在充分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分男女声部,随VCD伴奏进行演唱。(2)男女生对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合唱跟随。(3)分组进行实践创造:伴舞、伴奏、伴唱、演唱等,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四、小结1.欣赏《鼓浪屿之波》师:我们学唱了深情的《七子之歌》,欣赏了动听的《东方之珠》,也知道澳门和香港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我们国家还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台湾至今仍没有回归大陆,祖国人民期盼着台湾同胞的回归,台湾同胞也同样渴望着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你们听。(播放《鼓浪屿之波》)2.启发学生情感师:“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表达了两岸同胞间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讨论回答)3.小结:多少人用“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呼唤着亲人和故乡。而词曲作者正是用这情真意切的《鼓浪屿之波》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早日统一之情。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经沧桑,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台湾的回归也已指日可待,但回归的历程仍然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期望就在你们的身上,为了祖国统一,为了民族的昌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