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设一棵完全二叉树共有700个结点,则在该二叉树中有______个叶子结点。

答案

参考答案:350

解析: 完全二叉树中,设高度为n,则除h层外其他层结点数都到达最大,可以算出h=10,1~9层结点数为2^9-1=511,最后一层结点数为700-511=189,189/2=95,除最后一层外,共有结点2^(9-1)-95=161个,所以所有的结点数为:189+161=350。也可总结为如果一棵完全二叉树总结点数为奇数,则叶子结点数为(n+1)/2,如果为偶数,则叶子结点数为n/2。

材料题

《戊戌奏稿》一书于宣统三年(1911)在日本出版,内收康有为戊戌年间所上奏折20篇,编书序文5篇,常被作为研究康有为及维新派变法思想的基本依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断发易服改元折》(简称《断发折》)原载《戊戌奏稿》……,今原折未见。按《自编年谱》所记,原折仅请改元易服,未言断发;《断发折》则首请断发,与之不合。又,原折是康有为在 * * 即将发生,因而“日夜忧危”的情况下赶拟的,其宗旨是对抗旧党,保存新政;《(断发折》言断发易服之旨则在变“儒缓之俗”,发“尚武之风”,亦与之不合。     ——宋德华《考略》

材料二  康有为贸然抛出“易服”主张,让人们脱掉穿了二百多年的长袍马褂,换成西装革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维新派的威望也因而降低,支持变法的社会力量因而涣散。     ——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材料三  (康)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的考证可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康有为这样做的原因。就研究戊戌变法而言,应如何使用《戊戌奏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易服”主张的最终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史实依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