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夫妇甲、乙生有两子一女,早年购置房屋5间。1991年甲、乙立下遗嘱将东边2间房给大儿子,西边2间房给小儿子,北房1间分给女儿。1992年8月甲与大儿子发生矛盾,甲、乙即到公证处作出公证遗嘱将东房1间分给女儿继承,另1间东房仍归大儿子继承,西房2间分给小儿子。以后甲、乙又为琐事与大儿子发生争吵,甲、乙又于1994年2月在有2个见证人在场的情况下,作出录音遗嘱,将由大儿子继承的东房1间亦划归女儿继承,西边房屋2间仍归小儿子继承。不久,甲、乙相继去世。甲、乙的两子一女持这几份遗嘱为据,要求分割房产。法院应如何处理()

A.按录音遗嘱分割甲、乙的遗产 

B.按自书遗嘱分割甲、乙的遗产 

C.按公证遗嘱分割遗产 

D.宣布遗嘱均无效,按法定继承分割遗产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遗嘱的效力。

【解析】 《继承法》第20条规定: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本题中,甲、乙的第二次遗嘱经过公证,因而不仅变更了甲、乙的第一次遗嘱,而且甲、乙其后的录音遗嘱不能改变公证遗嘱的内容,因此,只能按公证遗嘱办理继承关系。故C项为正确答案。

材料题

材料一:西周时人们使用木制、石制工具进行农业生产,以人为牵引力耕作,个人很难单独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因此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

材料二:右图1是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春秋晚期牛尊,这尊以牛为造型的酒器为青铜铸成,造型古朴,神色安详,四肢粗壮有力,背上有三个孔,供插入盛酒的器皿,牛腹中可灌注热水,使一个温酒用的器具。这具牛尊最吸引人之处是牛鼻突出,穿上圆环,显得夸张,又很真实,表明这是一头驯养的牛,是当时畜耕的证明。

材料三: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在生产上较多的使用铁器,大约始于春秋时期。右图2为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铁镰。镰是古代一种长条形弧刃的收割农具。新石器时代的石镰和蚌镰捆绑在木柄上使用。商周时期已出现青铜镰刀。大约从战国开始,铁镰逐渐取代铜镰。西汉以后,铜镰已基本消失。作为收割禾秸的铁镰,自汉代以后基本定型,延用至今变化不大。

请回答:

(1)西周时期,全国土地归谁所有?当时土地上的劳动者主要有哪些人?当时采取了怎样的耕作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秋战国时,铁器与牛耕的逐渐推广和使用,使得生产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导致了该时期什么现象的出现?劳动者的身份由此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的牛尊为青铜铸成,你知道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该青铜器有何特点?它是在什么时候铸造的?据了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复杂大型青铜器铸造时往往需要二三百个工匠同时操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对此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