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甲企业于1996年10月就一项组合家具提交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试问下列选项中哪个破坏该专利申请的新颖性 ( )

A.乙企业于1996年6月7日在北京国际博览会上展出了相同的产品

B.参与研制该项技术的甲企业的工程师在该专利申请提出之前调到了其他单位

C.甲企业在申请日之前已委托某厂加工样品,并签订保密协议

D.甲企业于1996年4月5日在上海地区博览会上展出了相同的产品

答案

参考答案:A,D

解析:[考点] 不丧失新颖性的条件 我国《专利法》第24条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6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 (1)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2)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3)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判断发明和实用新型的新颖性的时间是以申请日(要求享有优先权的,是优先权日)为准。凡是在申请日 (或者优先权日)以前发明创作已经公开的,不论是什么人公开的,就因为成为现有技术的一部分而丧失了新颖性,不能取得专利权。 选项A,乙企业在甲企业申请日前展出相同的产品,因此破坏了甲企业产品的新颖性。选项B显然不破坏新颖性。选项C因为只是加工样品并签订了保密协议,并没有公开,因此不破坏新颖性。选项D是甲企业在申请日前6个月内在上海地区的博览会展出了相同产品,不是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首次展出,因此没有宽限期,破坏了其新颖性。所以正确的选项为AD。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912年,美藉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经济发展的实质是在市场中不断引入以技术为基础的创新。然而他的理论很快便被遗忘了。熊彼特的思想只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为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所广泛认同。究其原因,是科技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作用近半个世纪以来越来越明显。技术创新在西方国家已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甚至成了新的工业宗教。

今天,学者们大都赞同这样的定义: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过程,也是知识的创造、流通和应用的过程。人们对这个过程的理解经历了几个阶段。五六十年代,人们把技术创新理解为一个由科技推动的线性过程,创新始于科学研究,经新产品开发、生产,终于营销,即人们常说的线性模型。后来人们认识到,科技在创新中的作用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在产品开发、设计、试制、营销等创新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与科技进行对话。这一过程更适宜用链环回路模型来表述。在这一模型中,科技不再是创新的初始点,而是创新主链各节点上都需要的东西。最新一代的创新模式是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型。这一模型要求企业在各种活动上都有所创新,企业要与客户、供应商、信息源、研究机构建立更密切的战略联盟。

技术创新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强调了以下三个重要方面:首先,技术创新强调了市场。技术创新是一个始于市场、终于市场的活动。其次,技术创新强调开发有独创性的新产品、新技术,强调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的产生只能被视为创新的初始阶段。第三,技术创新强调了系统性。技术创新不只是企业的事,还需要大学、科研机构、金融部门、政府机构等方面的密切协调。

长期以来,国内企业以生产为经营管理的核心,总是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和企业规模的扩展,而产品却可以几十年一贯制。这种在低技术层次上的生产能力的上升并不是一件好事。一旦这种生产的扩大超过了市场的需要,产品过剩、积压便难以避免,经济发展便会陷入困境。我国现有的钢铁、纺织等行业的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但同时,我们又进口大量的钢材、面料。许多企业濒临破产并不是生产能力不行,而是没有创新。

对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理论很快便被遗忘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熊彼特的思想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不被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认同

B.科技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科技对发展的作用

C.西方国家还未找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未建立起新的工业宗教

D.当时人们把技术创新仅仅理解为一个由科技推动的线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