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2009年4月,小毛于烹饪学校毕业后,到森林大酒店做厨师。森林大酒店于6月和小毛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为半年,试用期满进行考试,若考试不合格则延长试用期半年。森林大酒店每月支付小毛工资3000元。小毛在试用期内工作认真,但由于缺少经验,半年后考试不合格,森林大酒店决定延长其试用期半年,并通知小毛,延长试用期期间,小毛的工资为原工资的50%,即1500元。小毛认为这—决定没有道理,就找到森林大酒店评理。森林大酒店经理称:在延长试用期期间降低工资是森林大酒店多年的做法,对小毛不能搞特殊。
根据上述情况,请回答95-97题:

中国卖方甲公司与澳大利亚买方乙公司订立了一批大宗货物的买卖合同。价格术语为CPR,投保了平安险,分两只船装运,一起运往澳大利亚目的港,由于航行过程中遇暴风雨的袭击,甲船的货物因船身倾覆进水而发生部分损失,而乙船则与另一艘船相撞,船上的货物也发生了部分损失。对于上述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项( )

A.本案应由中国甲公司办理投保

B.保险公司不应对甲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货物的部分损失予以赔偿

C.保险公司应对乙船因意外事故造成的货物损失予以赔偿

D.保险公司不应对乙船的货物损失赔偿,因为在平安险下,货物因意外事故造成的部分损失保险公司是不赔的

答案

参考答案:B,C

解析:[考点] 平安险的承保范围
[详解] 在CFR术语下,卖方报价中不包括保险,运输途中的风险是买方的,因此,买方澳大利亚乙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应当办理投保,A选项错误。平安险承保由于运输途中遭遇自然灾害造成货物的全部损失,包括实际全损和推定全损,以及由于运输工具遭受意外事故造成货物的全部或部分损失。本题中,甲船的损失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而且是部分损失,因而保险公司不予赔偿,B选项正确。乙船的损失是由于船舶互撞的意外事故导致的,船舶碰撞不属于自然灾害,在平安险下,保险公司对于意外事故造成的部分损失是赔偿的,因此,保险公司要予以赔偿。 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直到走到天黑,看到了一颗好大的月亮时,也没见到它的踪影,看来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从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只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忙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的。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女孩借用苇作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1、荒漠中的苇有哪些外在特征?本文主体是写“苇”,但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荒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⑧段结尾巧妙地运用了“苇”、“萎”、“伟”三个同音词,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说“萎”、“伟”两个词的含义及如此使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内容。

 “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旨在写苇吗?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