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分)

材料一:我们正在学习怎么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

——北师大版教材

(1)据材料一说明苏俄是怎样的国情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为什么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2分)

材料二: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10月28日,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这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2)材料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哪一具体内容?写出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规定。(2分)

材料三:“苏联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出现了种种不正常的现象。例如,集体农庄的庄员和农民在饥饿的思维线上挣扎,大人、小孩都得了浮肿病,逮着什么吃什么,像动物尸体、烂树皮和沼泽植物的根等人不该吃的东西,他们都拿来吃。由于重工业发展优先,轻工业的发展一直滞后,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三十年代政治大清洗造成大量冤假案,这些问题阻碍了苏联的发展,为社会主义者留下了宝贵的教训。”

(3)材料三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着哪些问题?(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回答)(2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你认为从俄国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1分)

答案

(1)小农国家;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2)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

(3)经济:经济各部门发展不协调,过分重视重工业;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政治:权力高度集中;民主和法制匮乏。

(4)①遵循市场价值规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②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言之有理即可)

题目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中“我们正在学习怎么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说明了俄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即小农国家;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新经济政策受到误解的主要原因是: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二中“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这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体现的新经济政策内容是: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其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即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从材料三中可直接概括出如下社会问题,即经济:经济各部门发展不协调,过分重视重工业;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政治:权力高度集中;民主和法制匮乏。(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即①遵循市场价值规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②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