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对促进低碳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请运用相关知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近年来,我国储氢纳米碳管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中常伴有大量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C+________K2Cr2O7+________——________CO2↑+________K2SO4+________Cr2(SO43+________H2O。

①完成并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②在上述化学方程式上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2)高温时,用CO还原MgSO4可制备高纯MgO。

①750℃时,测得气体中含等物质的量SO2和SO3,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MgO可制成“镁-次氯酸盐”燃料电池,其装置示意图如图(a)所示,该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3)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是碳减排的新方向,将CO2转化为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 CH3OH(g)+H2O(g) ΔH。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

②取五份等体积CO2和H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3),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如图(b)所示,则上述CO2转化为甲醇反应的ΔH________(填“>”“<”或“=”)0。

③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c)所示,曲线Ⅰ、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________K(填“>”“<”或“=”)。

答案

(1)①3 2 8 H2SO4 3 2 2 8

+8H2SO4=3CO2↑+2K2SO4+2Cr2(SO43+8H2O

(2)①2MgSO4+CO2MgO+SO2+CO2+SO3

②Mg+ClO+H2O=Cl+Mg(OH)2

(3)① ②< ③>

(1)①反应中C→CO2,化合价升高4,K2Cr2O7→Cr2(SO43,化合价降低6,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定律即可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得失电子的最小公倍数为12,用单线桥或双线桥表示均可,单线桥表示如下:

+8H2SO4=3CO2↑+2K2SO4+2Cr2(SO43+8H2O。

(2)①CO作还原剂,反应中CO→CO2,化合价升高2,MgSO4→SO2,化合价降低2,据此即可配平化学方程式。

②从图(a)可知,放电时Mg→Mg(OH)2,化合价升高2;ClO+H2O→Cl+OH,化合价降低2,由此可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①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②从图(b)的最高点(平衡点)之后看,随着反应的进行,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

③从图(c)看,反应Ⅰ中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大于反应Ⅱ中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说明Ⅰ条件下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大。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汪金友

  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岂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苏格拉底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天地之间,真的只有三尺吗?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人们一直在思考着,争论着,实践着。

  ③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昂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伸展自己的双臂。

  ④但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面充满了神秘,你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你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进去,还是昂起头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

  ⑤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不低,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⑥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⑦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到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⑧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两段为什么要从苏格拉底的故事写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与第⑤~⑦段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