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的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匀速运动过程中不需要外力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B错误.两物体从一高度自由下落,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由力的平衡知识可知,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合外力为零,故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外力,选项D正确.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关于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材料:
材料1
精神的全部活动就在于我们具有一种能力,可以觉察到不同的对象之间的相似之处或相异之处,相和之处或相违之处。然而这种能力无非就是肉体的感受性本身,因此一切都归结到感觉。
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材料2
在贝克莱看来,感觉观念是造物主印在人的感官上的,感觉观念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他把物看成是感觉观念,认为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
材料3
感觉永远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例子,也就是特殊的或个别的真理。最明智的人就不那样信赖经验。灵魂原来就包含着多种概念和学说的原则,外界的对象是把这些原则唤醒了。
摘自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上册
材料4
斯宾诺莎把认识和客观对象的符合一致看作是真观念的外在标志,真观念的主要标志,即“内在标志”在于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而清楚明白的观念纯粹是出于心灵,因此,“真理即是真理自身的标准,又是错误的标准。”
摘自《欧洲哲学范畴简史》
材料5
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全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及形成过程。
摘自《列宁全集》第38卷
请回答:
①分析材料1-5,说明他们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作用的不同态度。
②结合所学原理,评析材料4中的观点:“真理既是真理自身的标准,又是错误的标准。”
③运用所学知识,简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