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某欲害死刚出生的女儿,偷偷在喂养女儿的奶粉中加入毒药,并告诉其妻子乙某要及时喂女儿奶粉,乙某不知甲某在奶粉中投毒,喂奶粉时发现女婴不吃,还强行让女儿多吃几口,后女儿被毒死。甲某和乙某构成共同犯罪
B.甲某将仇人丁某杀害,并将尸体肢解,用塑料编织袋打包。对乙某谎称是毒品,托其运至X市,并声称事成后必有重酬。乙某按吩咐打出租车将该塑料编织袋打成包裹运至X市,存放在火车站小件寄存处。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C.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立即到商店进行抢劫,到时发现乙也在失火地点窃取商品,两人没有说话,各自窃取完商品后,各自离开。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甲某邀另外2人将仇人李某强行带到田间,共同殴打李某,致其昏迷。之后,甲某提出剥光李某衣服,其他2人未表示反对。看着甲某将李某衣服扒得只剩下衬衣,然后一同离去。当时气温为零下3度,李某冻死。甲某和另外2人构成共同犯罪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之一是要求有共同故意,答案A中甲某与乙某缺少共同故意,不成立共同犯罪;答案B选项的要点是甲某和乙某有犯罪故意和行为,但两者故意的内容不同,涉嫌的罪名性质不同,不成立共犯。答案C中甲、乙2人不约而同进入同一商场盗窃,各偷各的,是同时犯,这不属于共犯。答案D中甲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某的行为不属于过限行为,因此另2人也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的罪责。对与甲某构成共同杀人罪而言,主观上是间接故意;客观上是不作为,成立共同犯罪。由此可见,只有答案D的说法是正确的,其它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问答题

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玻璃罩内充满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如图A所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小组同学用注射器从a处抽取气体,测定玻璃罩内气体的成分及其含量.

【查阅资料】

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氧气.

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相似,其水溶液都能与

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且没有气体物质生成.

【实验一】检验玻璃罩内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抽取适量气体,注入______中______玻璃罩内含有二氧化碳
【实验二】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玻璃罩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方法1:用如图B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前要对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小明设计了一种方法,请你帮助他完成:打开止水夹,把导管末端浸没在水中,

______,若导管内水柱上升且一段时间不下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将抽取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150 mL的集气瓶中,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

(3)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液体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125 ml.

方法2:用如下图C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抽取150 ml的气体,缓缓地从b处通入装置中;

(2)实验结束后,c处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集气瓶中排出液体的体积约为75 ml,该方法所测得氧气约占气体总体积的______%.

【实验反思】通过对比,该小组同学发现,两种方法所得实验结果差距较大,其中实验结果更准确的是______(填写“方法1”或“方法2”),另一实验方法中不合理的实验操作是______(友情提示:请注明是哪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