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将CoCl2溶于浓盐酸中能形成CoCl4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oCl42-(蓝色)+6H2O⇌Co(H2O)62+(粉红色)+4Cl-

(1)一般情况下,CoCl2溶液呈紫色,将盛有CoCl2溶液的试管放在热水中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则正反应方向为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加水稀释平衡向______方向(填“正”或“逆”)移动.

(3)向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固体,溶液颜色变为______色.

答案

(1)盛有CoCl2溶液的试管放在热水中溶液逐渐变成蓝色,则上述平衡逆向移动,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2)K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则K=

c[Co(H2O)62+c4[Cl-]
c[CoCl42-]
,加水稀释促进水解,即稀释平衡正向移动,

故答案为:

c[Co(H2O)62+c4[Cl-]
c[CoCl42-]
;正;

(3)加入少量AgNO3固体,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使上述平衡正向移动,Co(H2O)62+浓度增大,溶液为粉红色,故答案为:粉红.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耸立在北京 * * 前的华表,国人皆识之,谓此即是华夏古老文明的象征。如若作为徽号出现在国外,外国人亦能识之,谓此即中国之象征。然而它究竟象征着什么据笔者站在新闻史学角度钩沉典籍看来,华表是尧舜时期开始出现并使用的一种舆论监督工具。因为这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绝无仅有的,故此,华表便成了人类社会舆论史上最早的舆论监督工具。 

在探讨华表是人类最早的舆论监督工具的时候,我们首先应了解一些华表在诸多典籍中的种种徽号,如:诽谤木、谤木、讽谏木、谏木、华表柱、望柱、木表、表木、华表木、华表等等。 

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它经过漫长的信号传递时期,至公元前22世纪的尧舜时期,这才发展到一个以文字为符号,以华表木为载体的新阶段,出现了以华表木为传播媒介的人类最早的舆论监督工具。 

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大戴礼•保傅》:“……有诽谤之木,有敢谏之鼓。”《吕氏春秋》亦有书证:“古者天予听朝,公卿正谏,博士颂诗,瞽箴师诵,庶人传语,史书其过,尤以为未足也,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诽谤木一语下有注云:“书其过失以表木也。”《古今注》也注云,诽谤木即“今之华表木也。” 

关于华表木起源的背景,舜立诽谤之木的目的,它的性质、任务、作用,在《帝王世纪》记载得很清楚,舜“立诽谤之木,申命九官十二牧,三载一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显然,这里华表木的属性,是一种表达民意的舆论监督工具,同时也是一种表示接受舆论监督的工具。舜设立华表木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这一工具,让民众对他的朝臣九官十二牧进行舆论监督,甚至用以决定朝臣们宦途的“幽明”。

上文的叙述中,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A.华表的历史悠久

B.华表是中 * * 文明的象征

C.华表是古老舆论监督工具

D.华表起源于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