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材料二: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战后初期美国援助日本的物资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日本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你认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列举二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中得到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3)外因:①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美国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内因:③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④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⑤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4)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重视教育;科教兴国。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短文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积极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唯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
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这三者间,人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来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 * * 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人性与 * * 、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民主思想的基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

对“人本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

A.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主体性,主张“人贵物贱”,把人当作人看待

B.人本意识主张尊重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看重人的生存发展

C.人本意识承认个体主体的作用,看重人的个性及个体的独立及发展

D.人本意识承认个体的独立性,追求人的主体性和独立自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