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116.8km,项目沿线经过5个镇,10个村、2个工业区。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两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沿线某些路段现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75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8座(2座全互通、3座半互通、2座跨线、1座环形回头匝道)、跨河桥梁1座、隧道300m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4座,保留立交、跨线2座。
项目沿线最近的村庄距拟建公路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m2,临时建筑19344.m2,征地面积13万亩。全程弃土点10个,取土点11个,有高填方段3000m。项目总投资45亿元。项目选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7~8月份。

项目噪声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本项目噪声评价范围取道路两侧500m。
由于项目沿线较远处才有声敏感点,项目噪声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可取道路中心线两侧500m范围内。

单项选择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我们从当今社会生活中看到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推动力,对思想建设的感召力,对环境建设的渗透力,对人才成长的促进力,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文化在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建设工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

文化与文明息息相关。文化先生于文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文明孕育着文化。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文化确实像泰勒所说的那样:“(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的神物,如把这个“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解剖一下,便可看到这个“复合体”大致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技术的发明、创造一旦转化为人们所需的物质文化,就对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感情、行为准则、理论观念等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会造成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意识、新的观念去培养“四有新人”。

智能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科学、教育等智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智慧,从经济落后走向经济繁荣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等诸文化要素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文化共同体,世上没有孤立的物质文化、单纯的精神文化和独立的智能文化。因而不能把各个文化要素割裂开来,也不能孤立地发展某一个文化要素,否则就会造成文化失调,贻误事业发展、文明建设。

“现代经济价值观取得了又一次胜利”是指()。

A.大量建成的核电站取得了很大的经济价值

B.核电事业的发展检验了现代经济价值观的科学性

C.现代经济价值观保障了核电事业的发展

D.现代经济价值观的科学性在核电事业的发展中再次得到证实,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