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和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 * * 党等条,皆洪武年间增定者也。明祖猜忌臣下无弊不防,所定之律亦苛刻显著;凡所以防臣下之揽权专擅,交接党援者,固已不遗余力矣。”《明史•汤和传》指出:“当时公、侯诸宿将坐 * * 党,先后丽法,稀得免者。”
问题:
(1)这两段文字所指“ * * 党”具体是什么含义?
(2)这两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当时何种立法宗旨?
(4)试从正反两方面阐释这两段文字所反映的问题。

答案

参考答案:

(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明朝设立 * * 党罪的情形,所谓“ * * 党”,即在朝官员明目张胆地交接朋党,紊乱朝政的罪行,为了严防臣下结党,加强皇权的立法,明朝特设 * * 党罪。

(2)这两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 * * 党等条文,都是洪武年问增加的规定。明太祖猜忌臣下,处处提防,所规定的律条也十分苛刻;这些规定是为了防止臣下专断揽权,交接朋党,真是不遗余力。

当时公、侯诸宿将都以 * * 党罪被诛杀,很少幸免。

(3)明朝设立 * * 党罪,严防臣下结党营私,其根本目的在于加强皇权,排斥异己,保证皇帝的大权不致旁落。该两段文字也反映了明朝“重典治吏”的立法指导思想,而“重典治吏”在刑事立法上的表现就是特设 * * 党罪。

(4)《大明律》规定了 * * 党罪的种种表现。“重典治吏”对于加强吏治,依法办事具有一定的意义。但“重典治吏”用刑极酷, * * 党罪的各种表现,处刑一般都是重罪重罚,且有些专条没有刑法上的确定性,这样也就变为封建统治者随意杀戮功臣宿将的任意性规范。这些规定实足反映了皇帝对臣下的猜忌防范之心。“重典治吏”分化了统治阶级的力量,且株连广泛,人人自危,不利于封建统治。 * * 党罪的创设,体现了封建社会晚期专制主义皇权的恶性膨胀。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并非律条的规定就能禁绝。明朝中期,随着宦官势力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宦官专权,使得“ * * 党”专条成为具文。

解析:

[评析] 考查要点是明朝的 * * 党罪。 * * 党罪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止臣下不轨而规定的罪名。 * * 党罪为明朝首创,清朝沿用。明律对于犯 * * 党罪的一律处斩,以防止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典型的例子就是明初在审理左丞相胡惟庸和凉国公蓝五谋反两案中,就是以 * * 党罪的罪名诛杀文武官吏三万余人。此外,下面两段文字反映的也是 * * 党罪; 《大明律·吏律》:“凡 * * 邪进谗言,左使杀人者,斩。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亦斩。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人官。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法律,听长上司主使,出入人罪者,罪亦如之。凡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及近诗人员互相交结,泄漏事情,夤缘作弊,而附同奏启者,、皆斩。妻子流二千里安置”。“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 * * 党,务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不知者不坐。”注意:对上述引文加以评析,属于典型的分析题,考生可参照本题答案对该引文加以分析。

填空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