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剧烈变革时期,在日趋多样多元的社会背景下,中央电视台创办了《感动中国》这一人物类年终盘点节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对于感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感觉。但是,感动,一定是与付出和奉献有关,一定是属于整个社会群体感同身受的一种心理体会,是能让绝大多数人普遍认可的一种价值判断。《感动中国》节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抓住了当今时代文化需求变化的脉搏,顺应了广大人民崇尚美好、构建和谐的心愿,铸造起一个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精神品牌”。
材料二 2013年感动中国的广西桂林的小学生何玥,汶川地震时,她把自己的零花钱全捐出去;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生病后,老师和同学给她捐了2000多元,她要求父亲把捐款捐出去。《感动中国》创办以的11年间,评选出100多位这样的“感动”人物和群体,无数次让我们泪眼婆娑,怦然心动。他们执著闪亮的人性光芒,如细雨涤尘,净化心灵;他们催人泪下的感动力量,如春雷惊空,振奋精神;他们传递的社会“正能量”,已经催生了更多共识,凝聚了更多正气,引发了人性光辉的相互温暖与内心情感的共鸣共振。
(1)上述材料折射出我们应如何认识人的价值?(5分)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感动中国》成为当前引领我国主流价值观念“精神品牌”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感动中国》节目产生的社会影响。(9分)
(1)第一问: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及自己的需要。(3分)②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2分)(回答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得3分;回答如何实现人的价值得2分)
第二问: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感动中国》节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2分)节目抓住当今时代文化需求变化的脉搏,做到了价值观念与时俱进;(2分)(回答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可以得4分)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分)节目顺应广大人民崇尚美好构建和谐的心愿,反映并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节目宣扬的人物事迹和精神能够对全社会起到积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2分)
(回答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果结合材料分析正确可以酌情给2-3分)
(2)①《感动中国》节目以独特的形式传播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②节目对全社会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有助于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文明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分)③节目传递的社会“正能量”,可以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物质力量;(3分)④节目弘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分)(回答任意三点得9分)
题目分析:(1)如何认识人的价值是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考核,学生只要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即可。从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判一个人的价值大小的标准等方面具体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原理范围固定,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要熟练掌握和理解,能根据材料内容和问题要求选择合适的要点回答。《感动中国》成为当前引领我国主流价值观念“精神品牌”,是因为该节目宣传的人物事迹和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自觉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这个角度具体回答。(2)该题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熟练掌握和灵活迁移运用,主要从节目产生的社会影响角度回答。该节目传递的是优秀文化,是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的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