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指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推进文化创新,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材料二  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断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断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上述要求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哲学启示。(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理由。(10分)

(3)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外交,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努力寻求中 * * 文化复兴之路。结合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阐释我国在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针的正确性。(4分)

答案

(1)发展文化产业要遵循文化发展和艺术创作规律,;(3分)要立足当代中国实际;(3分)要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艺术创新、科技创新、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借鉴世界优秀文化;(3分)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3分)要突出中国特色,发挥比较优势。(3分) (1点3分,4点即可)

(2)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综合国力。(4分)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优先发展教育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分)③教育成就人生,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能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3)①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外文化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我们既要“引进来”,吸收世界文化的先进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2分)②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针,是为了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2分)

题目分析:(1)认真阅读材料,找出十二五规划中对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对应着这些要求回答体现的哲学道理,从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分析和解读这些要求。(2)该题的原理是文化生活知识,理由即要回答为什么,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从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对人的教育、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等方面具体回答。(3)该题原理范围大致固定,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即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对应我国文化发展战略上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回答。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体现了联系,是为了发展,从这两个角度具体分析即可。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