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工程的施工合同工期为16周,项目监理机构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时间单位:周)。各工作均按匀速施工。施工单位的报价单(部分)见下表。

施工单位报价单
序号工作名称估算工程量全费用综合单价/(元/m3)合价/万元
1A800m330024
2B1200m332038.4
3C20次
4D1600m328044.8

工程施工到第4周时进行进度检查,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A工作已经完成,但由于设计图纸局部修改,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为840m3,工作持续时间未变。

事件二:B工作施工时,遇到异常恶劣的气候,造成施工单位的施工机械损坏和施工人员窝工,损失1万元,实际只完成估算工程量的25%。

事件三:C工作为检验检测配合工作,只完成了估算工程量的20%,施工单位实际发生检验检测配合工作费用5000元。

事件四:施工中发现地下文物,导致D工作尚未开始,造成施工单位自有设备闲置4个台班,台班单价为300元/台班、折旧费为100元/台班。施工单位进行文物现场保护的费用为1200元。

问题

根据第4周末的检查结果,在施工进度计划图上绘制实际进度前锋线,逐项分析B、C、D三项工作的实际进度对工期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案

参考答案:

根据第4周末的检查结果,实际进度前锋线如下图所示。

分析B、C、D三项工作的实际进度对工期的影响及其理由。

(1)B工作拖后1周,不影响工期。

理由:B工作总时差为1周。

(2)C工作拖后1周,不影响工期。

理由:C工作总时差为3周。

[*]

(3)D工作拖后2周,影响工期2周。

理由:D工作总时差为零(或D工作为关键工作)。

材料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套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1)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光绪帝的主要观点,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