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根据导线连接要求,在跨越公路、铁路、河流、重要建筑物等处,导线接头的数量应为()。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解析 导线连接要求: (1)每根导线在每一个档距内只准有一个接头,但在跨越公路、铁路、河流、重要建筑物、电力线和通信线等处,要求导线和避雷线均不得有接头; (2)不同材料、不同截面或不同捻回方向的导线连接,只能在杆上跳线内连接,不得进行铰接; (3)接头处的机械强度,不应低于原导线自身强度的90%,接头处的电阻不应超过同长度导线电阻的1.2倍。 考点:电气工程安装技术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设立了《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年公布了世界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昆曲人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过程,同样付出了时间的代价。三十年前(1972年)形成了最早的世界遗产公约,当时主要指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简称物质遗产或有形遗产。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对弱势边缘文化的侵蚀,当经济迅猛发展到每个地域后,相应而来的是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发生急剧消亡和流变。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人类文化不同的精神存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开始把口传的民间文化遗产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日程上来。《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指出:“列入《名录》的必须是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 围绕着口头文化传承下来的习俗生活,我们能列举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陕北春节习俗中的民间艺术,如古老的社火、民间剪纸、民间秧歌、皮影戏、面花等等,还有南方的傩戏,苗族刺绣,藏族的口传史诗《格萨尔》,蒙古长调,都蕴含着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鲜活野性的生命风采。 口头文化传承是一个充满人性活力、有着独特思维的传统,是一个具有真正文化时空含量的传统。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埋藏着生命的古老基因,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活态的非物质文化,一旦消失,是不可再生的。我们不仅要提倡生态环保,同时也应大力提倡文化环保。中国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在民间,许多古老文化原型在不同时代通过积淀形成了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我们应当去打破地下考古和地上活态文化、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之间的隔阂,打通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深层关联。

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得到全世界关注的原因,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取得全球一致的认同,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文化之根,也是一种无法再生的文化资源

C.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人类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

D.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迅速消亡流变,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多元存在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