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考核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变更
甲公司的财务经理在复核2010年度财务报表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的正确性难以作出判断:
(1)为减少交易性金融资产市场价格波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2010年1月1日,甲公司将所持有乙公司股票从交易性金融资产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将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2010年1月1日,甲公司所持有乙公司股票共计300万股,其中200万股系2009年1月5日以每股12元的价格购入,支付价款2400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8万元;100万股系2009年10月18日以每1l元的价格购入,支付价款1100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4万元。2009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10.5元。甲公司估计该股票价格为暂时性下跌。
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持有的乙公司股票按照年末公允价值进行了后续计量,并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所有者权益。2010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10元。
(2)为减少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从2010年1月1日起,甲公司将出租厂房的后续计量由公允价值模式变更为成本模式,并将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甲公司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系一栋专门用于出租的厂房,于2007年12月31日建造完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用于出租,成本为8500万元。
2010年度,甲公司对出租厂房按照成本模式计提了折旧,并将其计入当期损益。在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的情况下,甲公司对出租厂房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出租厂房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次月起计提折旧,预计使用2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在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情况下,甲公司出租厂房各年末的公允价值如下:2007年12月31日为85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为80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为7300万元;2010年12月31日为6500万元。
(3)2010年1月1日,甲公司按面值购入丙公司发行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35万张,支付价款3500元。该债券每张面值100元,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6%,利息于每年末支付。甲公司将购入的丙公司债券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所持有丙公司债券的50%予以出售,并将剩余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剩余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850元。除丙公司债券投资外,甲公司未持有其他公司的债券。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O%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本题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判断甲公司2010年1月1日将持有乙公司股票重分类并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同时说明判断依据;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
(2)根据资料(2),判断甲公司2010年1月1日起变更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并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同时说明判断依据;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
(3)根据资料(3),判断甲公司2010年12月31日将剩余的丙公司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依据;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正确,编制重分类日的会计分录。

答案

参考答案:(1)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股票进行重分类并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不正确。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能与其他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会计差错更正的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3500
盈余公积 36.2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25.8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15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5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62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5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
(2)甲公司变更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并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不正确。因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后,不得变更为成本模式。会计差错更正的分录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85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680
盈余公积 52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68
贷:投资性房地产 8500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1200
借: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340
贷:其他业务成本 34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800
(3)甲公司将剩余丙公司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正确。因为甲公司将尚未到期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出售,并且相对于该类投资在出售前的总额较大,在不符合例外原则情况下,需要将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85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75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白鹤梁是一段长约1 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石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北面的长江中,因从前经常有许多白鹤栖息于梁上而得名.白鹤梁多数时候隐没在江水中,只有在枯水期才显露出来.从唐代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人们以在石梁上刻石鱼的方法记录了长江的枯水位;石梁上还有许多诗文碑刻,也写到了石鱼出水的时间和石鱼距离枯水线的尺度等.这些石鱼和碑刻是非常珍贵的水文资料,为探索过去1200年以来长江上游枯水期的发生和水量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极其准确的科学依据,因此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加上白鹤梁上的题刻大多出自历代名家之手,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保留价值,白鹤梁因此成为三峡库区惟一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鹤梁的表层由硬质砂岩和软质页岩组成,由于砂岩下的泥质岩容易被水流淘空,悬空的砂岩岩体容易蹦落或翻转,再加上风化、船只撞击等因素,因此尽管白鹤梁的石鱼和题刻保存尚好,但也开始出现一些环境地质灾害.同时,白鹤梁的标高是138米,而三峡工程坝前水位将达到175米,白鹤梁在三峡工程最终竣工以后将永远沉没于水下,如此高的水位也将使它经受不住强大的水压而导致损坏.如何保护白鹤梁成为水利专家们心中的一件大事.从1994年起,国家开始组织专家为保护白鹤梁出谋划策,先后有天津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建设委员会和武汉大学等提出了各种方案.天津大学的“水下博物馆”方案认为,可以建一个密封的椭圆形双层壳体,罩在石粱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入壳体内进行参观、考察和维护.但是这一方案技术难度大,费用高,而且被放在水下几十米深的壳体要承受很大的水压,一旦破损,就会毁坏石梁,因此被否决了.最后提交审议的是三峡建设委员会的方案:将白鹤梁就地淤埋,等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有能力时再去发掘和利用,而在岸边水位变动区仿造一个白鹤梁.不知什么原因,向来与文物保护工作没有接触的葛修润院士被邀请参加了专家评审会,于是他在出差路过北京时专门去国家文物局查看了有关资料,发现即将接受评审的惟一方案不妥,实际上没有很好地体现保护文物的初衷.葛院士在总结各种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新的方案.新方案与天津大学的方案类似,不同的是天津大学采用的是有压容器,即罩住白鹤梁的壳体要承受很大的水压,而新方案是无压容器,即把过滤后的江水注入壳体内,使壳体内外的水压达到平衡.这样技术难度小了,费用低了,最重要的是不再存在毁坏石梁的危险.2003年2月13日,葛院士为白鹤梁专门度身定做的“水下宫殿”正式动工,白鹤梁也可以“永见天日”了.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白鹤梁平时都隐没在水中,每年在长江枯水期才露出水面一次

B.白鹤梁上的石鱼和题刻不但出自历代名家之手,而且是珍贵的水文资料

C.直到三峡工程开工的时候,白鹤梁上的石鱼和题刻保存得还算完好

D.“就地淤埋,岸边复制”也是保护白鹤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